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华声在
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东尼·博赞,巴利·博赞)的思维导图自创始至今,已经传承了50余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将这种高效、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育符合我国教育部《课程标准》的要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已经加入到了思维导图教学实践当中,在我国中小学校园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普及程度正日益提升。
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将人类大脑的思维显性化的思维工具,具有4个非常典型的核心要素:结构化、关键词、色彩和图像。结构化可以让我们的思维逻辑更加清晰,关键词做到了重点突出,这两者加起来可以让我们对信息的逻辑框架搭建、重点内容的捕捉和理解更加明晰;色彩和图像是通过激发右脑的潜能,强化视觉化记忆,让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变得更加容易。让我们自己能够更清晰的看到我们的大脑是怎么思考的,把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思维显性化。结构化让我们打开更多思考的活口,运用思维导图的核心技术帮助老师进行整体教学情境化的设计,最后通过思维导图作品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化。
教学实验结果证明:思维导图为广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思维框架,其中对知识点的表达方式及学习过程对知识的具体表达与应用理解,与现代教学中具有许多共通之处,在现代学科教学中通过引入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在预习,复习,笔记及小组互动合作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帮助广大学生快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检索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吴桃在思维导图讲座中思维导图结构化的特性对孩子逻辑性思维建立和思维习惯养成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结构的梳理,以及知识的拓展能够帮助到学生对知识点更好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到每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与整理,再到单元小结的复习,以及考试前的自查与总复习,都是学生思维和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的脑海中有了思维导图的结构,再运用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技巧,各级主题的关系相互隶属的层级图,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关系建立记忆链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检索知识库,长期的运用和实战,能够更好的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培养逻辑思维的习惯。
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孩子的思维,思维本身是无法被看到的,而思维导图能让隐性思维显性化。如何让我们的学习看得见呢?一:让学习状态看得见。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与绘制,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到学习中去。二、让学习的方式看得见。思维导图能够指引孩子去独立学习、体验学习等等。三、让学习思维看得见。通过导图的绘制能够看到我们是怎么想的:点、线、面;我想怎么做;还有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类似的题型;解这类题型需要注意什么?四、让学习过程看得见。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苦涩有快乐有感动有幸福,在不同的状态中,让我们不断地去反思我们的错误,正思我们的成功,学习过程才是最最美的风景。⑤让学习评价看得见。通过导图的学习和绘制,让我们有了更多元的评价,当面的肯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动力。
思维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大脑不断进行思维的聚合与发散。使用思维导图能指引、激发、组织孩子思考。让孩子习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习惯,从而发展孩子的思维。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的学科多,各学科之间的逻辑思维方式差异很大,而且中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用统一的方式方法将各学科复杂的逻辑思维问题可视化、简单化。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能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发展兴趣、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成长。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是有效注意时间短。运用思维导图可视化这一点教学,让学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丛李芳、徐欣:51),“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托尼·巴赞,转引自鹿美子,牛朕,:80)。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们利用思维导图可视化技术帮助老师进行课程的整体教学情境设计。促成课堂师生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观念和在学生头脑中共同创造一个全景的视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所学和所选课程内容的一个整体认识把握,而且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教学情况等来做出具体的合理的教学调整。
在进行应用思维导图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作为学习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够达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具有创造性的天赋。在进行思维导图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是积极正面的进行引导,指导和帮助回答每个学生在直接完成教育学习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师生间由于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交流和互相沟通,所以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能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自我。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学习环境,使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完整性”。
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本质特点,帮助我们同时调动左右脑的潜能。突破传统思维的线性思维,转变为结构化思维,让我们的思路更有逻辑的展开,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帮学生打开更多思考的活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考力、记忆力和自主学习力。通过分析学生的基本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及时发现每个年级学生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发现其对每门课程的基本理解和实际认识成熟程度,有利于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所学中存在的一些具有课程共性的知识问题及时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和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和学生,只要是仔细记录学习课程中这些相关的几个关键词汇就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可以节约50%到95%的学习时间。课程中重要的几个关键词若被并列在同一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数字笔记本的平面内时就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创造力和逻辑记忆力。在各个关键词之间容易使人产生清晰合适的逻辑联想,从而能够促进提高学生的逻辑记忆力,增强其逻辑理解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下的作业形式中都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学生减少在学习中不必要的困难。学生只要在学习中掌握这种方法,也能迅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利用好的思维导图能够有效优化自身备课,节省时间;学生通过使用好的思维导图学习方法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帮助一个学生从知识整体上更加系统地不断提高他的学习效率与考试成绩。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贯穿学生大脑思维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同时作为一种处理知识及课程学习相关知识的有效的新思维方法,直接有效应用于各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介绍:吴桃,女,创新思维教育专家,教育部教育学会会员、脑科学与教育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