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走向创新舞台中央

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211/4577583.html

编者按:年至今的十年时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迈向新常态的换挡,国有、民营、外资三驾马车在经济的起伏中保持了增长的韧性,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并贡献了五成以上的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

在规模增长之外,十年时间中,民营企业在起伏的经济中发生了何种变化,遇到了何种问题,是否寻找到了前进之途,其脉络和解答或许就藏在庞杂、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之中。

房汉廷/文年10月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年全球创新指数,瑞士、美国、瑞典、英国和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创新性的前5名经济体,中国的排名由年的第34位上升到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2席,科技创新更加活跃。中国从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11位,仅差一位即可跻身前十。

年9月初,全国工商联发布了“年中国民营企业强”榜单和“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前10强”榜单。在这个榜单上,我们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减,位列研发投入金额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吉利、蚂蚁集团、美团、京东、快手和网易。这十家企业在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亿元、.23亿元、.8亿元、.38亿元、.17亿元、.48亿元、.76亿元、.32亿元、亿元、.76亿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榜单显示了中国整体创新强劲,几乎每年一个台阶递进。全国工商联的榜单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创新更为强劲,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力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贡献了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

如何分析中国创新成绩单背后,中国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呢?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研发投入前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以下简称《创新报告》)采用“基本情况、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发展趋势”+“区域、行业、绩效”的结构进行分析。全国工商联这个分析结构比较直观,但逻辑关系上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为此,本文在不改变基础调查数据的情况下,从创新实力、创新能力、创新效力三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

一、创新实力:十年实现倍增以上的快速成长,从创新边缘进入到了创新的舞台中央

创新实力是指构成创新活动的创新主体、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资金投入等的保有状况及增长潜力。—年十年间,中国整体以及民营企业的创新实力,都实现了倍增以上的提高。

(一)创新主体井喷式增长

1.创新型企业规模10年增长6倍多。创新型企业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创新的基本实力。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只有4.9万家,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3万家,增长6.73倍;年中国拥有“独角兽企业”家,十年前为0家;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达家。从入围《创新报告》的家样本企业看,也基本反映了中国创新型企业超快发展的状态,其中:50%以上是“三高”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家,瞪羚企业家,独角兽企业15家,47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民营企业研发机构10年增长近13倍。年之前中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严重地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统计显示,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只有2.55万家,只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7.8%;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有1.2万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9.8%。

为扭转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新基础设施量少、质差的状况,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研发机构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技术创新服务机构)。

这个政策出台之后,民营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年统计显示,全国科技企业数量高达万家,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为33万家。前者基本都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后者基本都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这个保守口径计算,十年间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增长了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十八大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迅速。年底,中国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家,企业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家,占全国总数的68.41%,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法人类型的机构占比分别是22.06%和9.53%。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普遍具备创新研发、企业服务、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多元化功能特征,超过80%的机构开展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83.88%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近一半的机构开展了面向企业的市场化研发服务和创业孵化。

3.为企业服务的国家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量子科学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为推动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年末,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个,布局建设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十年来,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支撑有效强化。截至年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6家。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创新报告》显示,年研发投入前家民营企业中,共有家填报了参与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情况。有家参与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其中,家参与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家参与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90家参与了领域类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此外,有家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省级研发机构,共计个。

(二)全社会创新人力资源净增加59.7%,民营企业占比90%左右

从—年十年来看,中国创新人力资源实现了量质齐升的态势,民营企业增加数量占到近9成。据《中国科技年鉴》数据,—年间中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总量从.7万人年增长到.5万人年,净增加59.7%,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保障。.5万人年RD人员中,2/3属于研究RD人员,新增加部分90%由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支持。

《创新报告》与中国整体创新人力资源增长曲线基本一致。从研发人员情况看,年,研发投入前家民营企业研发人员总数达到.38万人,研发人员总数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2.98%,占全社会研发人员的28.93%;人均研发费用达到65.22万元,较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高33%。入围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集中分布在10%-20%之间,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的企业有家,户均研发人员人。

(三)研发资金投入增长1.7倍,RD强度接近2.5%,民营企业占比70%左右

1.全社会研发投入十年增长1.7倍,RD强度接近2.5%。统计显示,在创新资金投入方面,年RD经费投入达亿元,按现价计算比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7%,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亦稳步提高。年,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达到2.44%,比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接近OECD(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年各类企业RD经费投入24亿元,比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9%,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76.9%,民营企业占比70%左右。

2.样本企业投入增幅领先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创新报告》与中国整体创新投入结构基本吻合。年排序第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为1.45亿元。从研发投入情况看,入围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16%;同比增长23.14%,增速比全国高8.5个百分点,比全国企业高7.9个百分点;平均研发强度3.00%,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比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0.56个百分点。入围企业的研发投入集中分布在1亿-5亿元之间,共家,平均研发强度为1.62%;研发投入超20亿元的企业有76家,平均研发强度达到5.44%,其中研发投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5家,平均研发强度达到7.82%。

3.东部地区研发投入水平领先于中、西、东北部地区的格局没有改变。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区域分布看,浙苏鲁粤冀五省的入围企业数量较多,东部地区研发投入水平领先于中、西、东北部地区。研发投入前家民营企业分布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河北五省占据了家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及研发人员地域分布前三的省市为广东、浙江、北京。其中,广东89家企业研发费用总额亿元,占全部研发费用的29.3%,期末研发人员数量为39.8万人,占全部研发人员的24.1%;浙江家企业研发费用总额亿元,占全部研发费用的20.8%。

4.重点区域和五大科创中心创新资金投入示范作用彰显。年,研发投入前家民营企业中,长三角地区企业家,研发费用总额亿元,占整体水平的34.17%,平均研发强度2.67%,研发人员55.5万人,人均研发费用66.4万元;京津冀地区企业96家,研发费用总额亿元,占整体水平的16.84%,平均研发强度3.11%,研发人员30.3万人,人均研发经费59.8万元。

五大科创中心入围企业共计家,研发费用总额亿元,占总体的45.78%。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企业82家,研发费用总额亿元,占整体水平的29.1%,平均研发强度4.99%,研发人员39.4万人,人均研发费用79.6万元;北京企业25家,研发费用总额.6亿元,占整体水平的11.79%,平均研发强度3.73%,研发人员22.8万人,人均研发费用55.8万元;成渝地区企业38家,研发费用总额.7亿元,占整体水平的2.05%,平均研发强度1.88%,研发人员5.3万人,人均研发费用41.68万元;上海企业33家,研发费用总额.7亿元,占整体水平的2.41%,平均研发强度3.36%,研发人员5.2万人,人均研发费用50万元;武汉企业14家,研发费用总额46.6亿元,占整体水平的0.43%,平均研发强度1.29%,研发人员1.8万人,人均研发费用25.8万元。

二、创新能力: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十年增长36%,民营企业贡献超过75%,为创新驱动发展补齐了能力短板

创新的源泉是知识产权,其中专利是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代表一个经济体创新能力的无形资产。

1.国内有效专利效量十年增长36%,民营企业贡献超过75%。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年底,国内有效专利数量达万件,所占比重达到85.6%,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47.3万件。年,国内企业和高校是专利的主要贡献者,国内企业拥有有效专利.2万件,占国内有效专利量的比重首次超过六成,民营企业占比企业专利超过九成。年国内高校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7万件,占总量的两成多。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前五位。从区域分布看,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广东(7.9万件)、北京(7.0万件)、江苏(4.5万件)、上海(4.0万件)和浙江(3.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34.5件)、上海(17.2件)、广东(7.5件)、天津(7.5件)和浙江(6.5件)。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知识产权稳步增长。年至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万件,年均增长25.5%。截至年9月,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4万件,有效商标注册.3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5.9万件。同时,中国通过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专利国际申请量,年达到277件申请,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数量。

2.《创新报告》数据印证了民营企业头部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强劲。年,入围前家民营企业累计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95.8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较高。入围企业中,有家填报了有效专利数,累计国内外有效专利合计95.8万件。其中,国内有效专利79.8万件,国际有效专利16.0万件。从发明专利来看,入围企业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5.1万件,占全国企业的13.2%;国际有效发明专利总数13.3万件,占国际有效专利的83.3%。单家企业国内有效专利最高9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最高件,国外有效专利最高73件,国外有效发明专利最高件。

同时,入围企业注册国内有效商标30万个,国际有效商标3万个。入围企业中有家企业注册国内有效商标共计个,家企业有效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共计42个;单家企业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最高达到个,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量最高达到个。入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超过项。其中,有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总计达到项,最高一家企业参与制定项标准。参与制定标准超过项的企业有50家,制定标准总数达到项,占比全部标准的48.75%。家企业参与制定标准在10-项之间,制定标准总数达到84项,占全部制定标准的45.95%。另外,研发投入前家民营企业中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企业共家。

从行业分布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最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入围企业75家,共拥有国内有效专利22.4万件,占总体的28.1%,户均件;有效发明专利6万件,占总体的22%,户均件;参与制定标准项,占全部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17.9%。从重点领域分布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能力表现耀眼。该领域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24.8万件,占总体的31%,户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2万件,户均件;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个,占总体的1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2家企业,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件,户均件。

在大家印象中,中国装备制造业一直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短板,而实际情况装备制造业在近十年来的创新能力却是成长最大的。入围企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领域,拥有国内有效专利数53.3万件,占总体的67%,户均1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8.1万件,占总体的72%,户均件;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个,占全部入围企业创新基地的37%;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企业50家,占全部入围企业32%;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个,占全部入围企业制定标准的43%。

从重点省市分布看,入围企业国内有效专利数排名前三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其中,广东89家,拥有国内有效专利及发明专利数排名第一,分别为29.4万件和12.4万件,占整体比例37%、49%,户均分别为件、件。浙江家,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49个,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个,国内有效商标注册个,均居于首位,分别占整体比例16%、25%、18%。

五大科创中心有家企业入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38.9万件,占总体的48.7%;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6.2万件,户均件;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79个,参与制定标准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企业23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是创新产出的主要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国内有效专利29.3万件,户均件。

协同创新能力有所加强。入围企业持续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家企业填报了关键技术来源,以自主开发与研制、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或人才为主,企业数量分别为家、家、家,占填报企业95.7%、77.1%、70.4%,其中自主开发与研制占比最高。与此同时,80%以上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项目合作。家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其中83%的企业选择项目合作;43%的企业选择共建研发机构,12%的企业选择共建学科专业。家企业认为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作用很大。

三、创新效力:十年时间民营经济在全国GDP中的比重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创新效力正在逐步开始释放

1.综合创新效力。中国民营企业在中国的地位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党中央虽然不断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社会负面声音依然不断,甚至出现民营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把民营企业家等同于资本家,这就需要详实的客观数据验证民营企业的贡献,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创新效力。

关于民营企业的综合贡献,国家工商联以及很多学者都有相应的研究结论,最权威的当属习近平总书记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所述:“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作用继续大幅度提高,民营经济贡献至伟。年,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45%左右;年,相当于美国的75%左右,十年发展使中美差距缩小了约30个百分点。这十年,民营经济在全国GDP中的比重,由不到50%上升为60%以上,十年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体现创新驱动效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数字经济规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同时,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向全球高端产业链迈进;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规模达到31.7万亿元,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4.5%;电子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5.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

数字经济的创新主体95%是由民营企业担纲,不仅成为促进新增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的引擎,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渠道。

2.样本企业的创新效力。熟悉中国经济的人,大致都会发现:中国经济成长之谜,在相当大程度上就隐藏在民营企业创新效力上。

《创新报告》数据显示:创新投入及产出对企业经营业绩已经具有积极影响。以研发费用和研发强度对营收增长率、人均营收、人均利润、利润增长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净利率的影响结果看,研发费用对总体的人均营收、人均利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装备制造业领域以及消费品制造业领域,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对相关企业的人均利润、销售净利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数据还显示一个特别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9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