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制度崩溃各国的储备构成不再是简单的

甲氧沙林搽剂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2201.html

前言

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国际货币制度已摇摇欲坠。终于,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总统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对内:冻结工资、物价;对外:停止履行以美元兑付黄金的国际义务。

既然如此,各国也认为没有必要履行把自己国家的货币捆绑在与美元固定兑换比率的承诺上,于是借着发生于年的欧洲各国抛售美元,抢购黄会.西德马克的金融凤暴,各国纷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全部解纽。这个货币制度崩溃了,此后,各国的储备构成不再是简单的”黄金+美元”,而是”黄金+货币篮子”。这个货币篮子中,除了美元,还有西德马克、英镑、瑞士法郎等等,应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是欧元之所以出现的远因,也是当下预备成立的”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远因。

但作为区域货币的欧元是否能够体现货币的本质特征---价值稳定呢?欧元模式是否给人类货币制度前景提供了一个范式呢?欧元运行十年后,世界对欧元的看法早已非复它在初创时的信心满怀。特别是欧盟最近决定拯救希腊国家的财致危机,更让世界认清了欧盟”大锅饭”的实质。既然希腊财政危机可以救,那么西班牙危机、意大利危机怎么办?拯救希腊事实上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如果对欧盟成员国的危机全都一例施救,那么欧元就很难保住它的优势,即币值稳定的优势,而这是它当年逆美元之势而生时世界对它的--个根本性期待。所以,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黄金+中心货币+各国货币”的货币制度走向世界若干个经济贸易区自创的区域货币制度,是一个可疑的路径。区域货币,也象当年的美元一样,并不能确保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要求:币值稳定,那么这种货币制度的合理性、正义性,从而它的持久性,都值得追问。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处于”被动不义”的地位,国为它承担了维持国际货币制度的几乎全部责任,众国的义务却很少,那么众国对它施以不义的可能性就很大,因为这种施予不义对施予者不会造成损害。美国的这种”被动不义”地位,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时就被学者预演过了。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于年发表《黄金与美元》,就全面、系统地预演了美国与美元在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下的不利地位:随着战后欧洲各国和日本的复兴,各国央行对美元作为其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必然增大,美国固然可以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满足这种需求,但凡放出的美元必然诉求相应的黄金保障,可是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增加量受制于黄金矿藏和采掘技术这些外在变量,而各国的持有美元兑黄金的要求却是实实在在的燃眉之事,因而美国黄金储备的总量不仅不可能增加反而会每月、每年地减少。

这就形成了一个剪刀差,一个刀刃是因各国对荧元作为储备需求的增加从而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短期负债,一个刀刃是作为美元币值稳定基础的黄金在不断从美国金库中流失。如此下去,美国迟早会遇到流动性困难。各国看到美国这种被动地位,生怕手中的美元贬值,于是争相向美国财政部挤兑黄金,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必将因之而加速崩溃。如果美国拒绝满足各国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需求,即通过收缩对外短期负债而改善白己的国际收支逆差,那么美国创造美元的机器必得缓慢下来,向世界经济中注入越来越少的美元,那将会使世界经济因通货紧缩而陷入萧条。

这是个两难选择:如果美国对各国的美元需求有求必应,那么剪刀差不断扩大,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将走向崩溃;如果美国拒绝各国不断增长的美元需求,则世界经济将因流通手段缺乏而走向萧条。这就是史称的”特里芬难题”。处在特里芬迷局中的美国,无论做何选择,都是对自己原先承诺的责任的卸弃,都会处于被指为”不仁不义”的尴尬境地。所以,笔者认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国处于”被动不义”的地位。但在接下来至今的历史时期,美国和美元却处于”主动不义”的地位。

由于欧洲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很快调整储备结构,形成了”黄金+货币篮子”的格局,美元只是货币篮子中的一个品种而已,所以基本上走出了美元阴影。但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投资贸易的历史关系和地理上的区位,却长期处于(至今仍然)美元阴影之中,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仍以美元占绝大比例。这样,美国在这时期的主动不义将施予这些区域的国家。本节我们仅从美元币值不稳的角度考察三个著名案例:日本”广场协议”;东亚”美元篮子”;中国储备结构上的”美元困局”。看看一种无意的或恶意的国际货币贬值将会怎样释放出不正义因素,从而损害他国经济。

日本”广场协议”。日本战后复兴的速度出乎美国意料之外。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曾写道,日本昔日的军阀如今只能住在锡片搭成的小房里,依靠在空地上种葱度日,这个小岛上的大帝国已经垮台了,今后它的合适的角色是作美国在远东的基地,依附于美国而生存下去。这种意见代表了美国政治界、军事界的普遍看法。但是,麦克·阿瑟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日本财阀未倒,而且新的财阀还在借战后复兴中的巨量需求而不断涌现出来。这些财阀构成日本战后复兴的基础。在二战结束仅二十多年后,日本已经可以在解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较大规模地向美国出口产品。

先是出口传统的纺织产品,纺织产业在一战和二战之间曾是日本的强势产业,如今只是复兴而已。即使是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已给美国纺织业一种巨大压力,因为当时美国在纺织业上有近十万劳动人口,而且享有比在日本同产业上高出数倍的工资。在预感承受不了这个压力的情况下,美国炮制并通过了《国际纺织品协定》(年),意图在于限制日本的纺织品出口。这是美国在二战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

又鉴于日本向美国出口价廉而个性化的电子产品和汽车,数量过度,年美国又炮制出笼了《贸易法》,其意图,当然是把日本汹涌的商品潮挡回去。但历史事实证明,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收效并不大,也就是说,美国针对日本的贸易战没有成功。于是动起打金融战的含头。早在年代美国就有学者在吹风:日元的价值被低估了,以致于造成了美日间贸易的不公平条件,因此日元必须升值。美国学者的这种说法有部分道理,这要追溯日元对美元汇率之形成的历史原因。

原来在年时,美国驻日本大使约瑟夫道奇把日元与美元之间汇率定为:1,日元明显地被低估了。但这个低估之策是日美间心照不宣之事。从美国方面看,美国消费者借着人为被压低的日元而享受廉价的日本产品。那时日本出口于美国的多是特产和传统产品,数量不大,不构成对美国产业、生产商和劳工的威胁。从日本方面说,借着人为被压低的日元可以扩大出口,多赚取外汇,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基础。美国没有想到”养蛇成龙”,日本在近三十年后居然能够威胁美国,这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是断难忍受之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