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不断深入,看好可持续投资对话
原创吴林璞天下银保收录于话题#走进外资银行7个
编者按:
年被称作“外资元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准入条件,中国金融业迎来全面开放。
那么,新发展格局下,外资银行从中看到了哪些机会?又有哪些自己的打算?未来对中国金融开放还有哪些期许……
《国际金融报》推出“走进外资银行”系列访谈,与外资行的行长、首席执行官、首席经济学家、财富管理部负责人等聊一聊他们心中的答案。
外资银行本地法人化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整体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而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后中国的复苏最领先也最明显。那么,外资行是如何看待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空间?资产配置的思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本期《国际金融报》记者邀请到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张琼,结合金融开放大背景,围绕财富管理话题聊一聊她的看法。
把核心理念带到中国市场
《国际金融报》:外资机构的到来给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琼:对于外资银行来说,本地法人化已有十余年历史,多年来整体呈健康发展趋势。从瑞银集团角度,以瑞银证券这个平台进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也有十余年历史。我们还是希望把一些最核心的理念带到中国市场。
事实上,过去十余年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有了很多变化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投资者越来越认可财富管理是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并进行适当性管理,而不是闭着眼依赖某一类产品。
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金融开放在双向、持续地进行,并且在不断地深入,比如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被纳入国际主要指数。
外资行在带来全新理念的同时,也丰富了市场上可投资的产品。此外,外资在海外较早提倡并践行ESG(即环境、社会责任、企业管制)或者说“可持续投资”这个概念。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领域进行投资,可以在享受收益稳健增长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
《国际金融报》:瑞银集团在中国市场做财富管理业务是沿着什么样的思路进行的?
张琼:为了适应并积极配合中国分业监管的模式,瑞银集团在中国市场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平台有两个,分别是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瑞银证券旗下的财富管理部门。服务人群主要为高净值和超高净值的人群,核心的理念和价值定位为提供优质的、国际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瑞银财富管理基于全球投资总监办公室的研究和投资策略,希望从不同的资产类别出发,给予一定的理论框架,提供客户包括具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在内的全面投资建议。我们不希望财富管理是产品导向的,更多希望发挥一体化的平台优势。
疫情加剧长期趋势变化
《国际金融报》:从过去十余年来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张琼: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过去十余年的进程已使投资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历练与洗礼。在经历市场考验之后,投资者也越来越意识到提前规避不必要风险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可以看到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或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变得更丰富。
综合来讲,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要求综合广泛,涵盖了投资理财、家族传承和企业经营等各个方面,亟需全价值链的财富管理服务满足个人、家庭和企业各方面不同的财富管理需求。
此外,客户层面对于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也开始有意识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