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永久中立国,数百年来无战事,瑞士这一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宣布自己为永久中立国的国家很多,比如比利时、荷兰、瑞士等,但是以中立国身份完全躲过了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永久中立国,却只有瑞士。瑞士作为一个被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包围的小国,如何确保自己永久中立国的地位而不被灭国,是一个让人充满争议的话题。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一句格言不仅非常适合中国,也是对欧洲各国局势的最好描述。瑞士之所以能够确立其永久中立国的地位而不被灭国,最重要的还是他曾经有很强的军事力量和近代瑞士金融中心的地位。在16世纪后的近代,瑞士一开始并不是一个中立国,而是一个武装力量很强的近代国家。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还方兴未艾,封建主义依然是欧洲的政治主流和文化主流。由于欧洲的高度封建,许多封建领主,包括很多公爵级的领主在内都没法维持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因此,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往往选择雇佣兵。而当时的瑞士,恰好是雇佣兵的一大重要来源。
瑞士的雇佣兵,在当时军纪严明、信誉良好,战斗力还非常强,经常打的诸如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甚至是法国和西班牙军队丢盔弃甲。同时瑞士雇佣兵还很有原则:一旦瑞士本土遭到入侵,雇佣兵们会立刻放弃任务,返回本土为保卫家园而战。瑞士雇佣兵就这样在欧洲声名鹊起。就连梵蒂冈教廷,都选择了瑞士雇佣兵作为教廷卫队。事实上,今日的梵蒂冈教廷卫队,就是儒略二世在年组建的瑞士近卫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其次,瑞士还是欧洲宗教改革的领头羊。16世纪初,宗教改革在欧洲开始兴起,瑞典则是“龙兴之地”,年,神父茨温利以瑞士苏黎世为中心,确立了新教的领导地位。随后在日内瓦举行宗教改革,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同时改变了将圣经作为教士的禁脔,不许平民阅读的腐朽政策。到年,宗教改革已经遍布瑞士全境,开始向全欧洲扩散。等到了年,法国和瑞典击败哈布斯堡王朝,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瑞士真正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年,瓦莱州、纽沙泰尔州、日内瓦州加入瑞士。同年,瑞士签署新的联邦条约,除外交事务外,各州恢复各方面的主权。同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当然,在国际社会中,尤其是强国之间,条约其实就是一张废纸,唯有条约双方都有确保执行条约的力量和执行条约的意愿的时候,条约才能真正生效。对于瑞士来讲同样如此,为了确保瑞士自身永久中立国地位不被破坏,瑞士组建了一套完整的全民动员体系。虽然瑞士这个国家较小,但是瑞士军队却不可小视:瑞士能够在一周之内,动员出超过50万的军队开赴战场,在瑞典境内的任何地点与侵略军作战,同时瑞典的每个城市都有完备的地下防御体系,能够与侵略者展开一场残酷的巷战。而这一动员制度,直到今天也没有丝毫的放松。
其次,则是瑞典金融中心的地位。众所周知,欧洲的银行家还有政治家,总是喜欢将存款放在瑞士的银行,因为瑞士的银行信誉良好,资金安全,最重要的就是作为永久中立国不会被自己的祖国直接威胁,这样他的合法或非法所得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同时,瑞士的银行还是避税的天堂。其次则是交战中的欧洲各国,也需要瑞士这样的中立渠道,来进行接触、谈判、妥协、交易以及利用瑞士的金融中心地位采购需要的物资。
正是由于瑞士是金融中心,自己的军事力量又足够强悍。对于试图进攻瑞士的国家,比如法国和德国来讲,拼着几万的伤亡打下来瑞士,最后还会因为触动欧洲金融家的底线而被全世界针对,还不如直接绕开瑞士,和自己的对手在别的地方打仗——反正瑞士这个方向也不会有敌人过来。总而言之,瑞士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够确保永久中立国地位,主要原因还是各国打下来不仅毫无作用,还会亏吐血,不如不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