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革命,巧克力的明天还会甜蜜吗
消费界
导读:
巧克力一直就是甜蜜的代表,是童年甜蜜的幻想,也是爱情甜蜜的象征。
然后就在今年春节刚刚过,虎年情人节的前夕,我们发现好时巧克力似乎真的要退出中国市场了,其线上旗舰店已经停止营业,而在华润万家等商超也不再售卖好时巧克力的相关产品。曾经“小身材,大味道”的广告语也很少看到。虽然总部发文澄清,但在8年前24亿元收购金丝猴,而后2亿挥泪甩卖之后,好时的这8年,也的确是举步维艰的八年。
其实也不只是好时巧克力,随着休闲零食糖果的多样化,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巧克力明显不如曾经那么受欢迎,而费列罗、德芙等国际知名品牌还多次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曾经巧克力简直就是情人节的标配,代表着神圣与甜蜜,而如今随着消费人群的改变,巧克力已经不再像当年那般受欢迎了。
而去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巧克力零售规模更是同比缩水了近20亿元,这对于大盘只有两三百亿的巧克力来说,不是个小数。
可与此同时,看似越来越冷的巧克力市场,也出现了每日黑巧这样国产新品牌异军突起。
年,全球巧克力市场规模约为亿美元,以5.5%的年复合增长速度,预计全球巧克力市场将在年达到亿美元。
作为巧克力产品主要消费大户的欧美地区,美国更是以年消费量约万吨的体量雄踞全球巧克力市场,年美国巧克力市场预计将突破亿美元。
相比动辄巧克力人均年消费6公斤以上的欧美地区,亚太地区人均消费最高的日韩两国也不过拿出人均2公斤的数据,而中国的人均年消费尚不足0.3公斤。
对比数据貌似颇为惨淡,但14亿的人口红利人均消费量每0.1的提升所撬动的效益,以及未来整体市场广阔的前景,已足以令欧美各国的巧克力品牌对中国市场痴情不改。
亚太地区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人口大国,正逐步成为巧克力行业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地区,我国的巧克力产品消费量近几年长期保持在25万吨左右,年的销售额约为36.59亿美元,预计明年将达到近38亿美元的规模。
巧克力作为舶来品,源自欧洲,由日本推广最终扎根在国内。国外品牌凭借原料和产地优势,自动加身优质的信任标签,获得国人普遍的认同和欢迎。
图片源自品牌旗舰店
德芙、费列罗、雀巢、好时、歌帝梵、瑞士莲、吉百利等国外巧克力品牌瓜分了国内近8成的市场份额,而国内本土的巧克力品牌因为无法掌握优质可可豆原料,只能在利润较低的低端市场艰难求生。
人均消费十倍以上的差距固然有着人种口味习惯的原因,同时因为持续疫情影响、国内晚婚晚育以及出生率下降的组合因素,让在国内巧克力消费场景中占据大头的婚庆送礼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但真正逆转了根本的趋势性因素却是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这一届年轻人开始不爱糖了。
“戒糖抗氧化、助减肥”的生活理念逐渐成为主流,传统巧克力的甜蜜爱情人设已经无法再让新一代的消费者爽快买单,毕竟你是让我甜蜜呢,还是意图让我坠入肥胖和衰老的深渊。
除了健康和口感,新一代的消费者对新奇有趣更抱有期待。
同时消费升级让线上销售发展迅猛,船小好掉头,发现趋势,跟随趋势,这也给了很多新品牌出头的机会。
每日黑巧、狐狸事务所、卜珂、诺梵、乐奈、驯鹿、黑·生等巧克力新品牌开始逐步崭露头角,其中尤以目前拥有10万+以上的零售终端,近乎奇迹般地完成了国产品牌在巧克力市场破冰逆袭的“每日黑巧”为最,一举一动备受行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