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现在玩具文具化会沉迷作为一个80后
今天和大家聊一则新闻,标题是文具逐渐玩具化,专家说,应积极引导避免孩子沉迷成瘾。
只为证明有这个新闻
看到标题,我理所应当的又一次被震惊了。互联网时代,可沉迷的东西这么多,没想到像玩具一样的文具也能让小朋友们上瘾。
我以为只有看动画片上瘾、看手机上瘾、打游戏上瘾或者收集奥特曼卡片上瘾耶。
点开新闻看完整个视频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都感觉自己穿越了,因为视频里拍摄的各种玩具化类的文具,我小时候也有啊!(除了盲盒)
而且我感觉现在这些所谓玩具化的文具,创意也好、做工也好,还比不上我小时候的文具呢,只能说现在的小朋友挺可怜的,如果他们真的只有这种玩具化文具可沉迷的话。
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我是一个标准的80后,小学毕业已经20年了,我上小学的时候,卡通的橡皮檫、可以变形的文具盒。像瑞士军刀一样可以复杂折叠的尺子,这些所谓的玩具化的文具也有啊,而且我感觉当时的这些文具质量更好。
当然,时空环境不同,其实还是有差别的。我小的时候虽然也有这些玩具化文具,但是我们买不起啊,我记得当时一个变形金刚的,可弹出四个抽屉,自带转笔刀,闭合方式是磁铁的塑料文具盒,商店里要卖20多块钱,一个文具盒就占我妈一个月工资的三十分之一。
我三年级的时候有个蓝色的
我记得当时我们班已经有几个同学有了,我央求了我妈很久,最后才答应给我买,还不是马上买,得下次考试考好了才行。
现在这种玩具型文具盒还是和我小时候的差不多,价格也没贵多少。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家庭来说,买个这种东西可能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我们小的时候是因为家长买不起所以我们没有,而现在的小孩不存在这种情况。
这种学习文具被标签为玩具,那到底怎么玩儿呢?
现在的小孩儿怎么玩儿我不知道,我们那个时候感觉真的不叫玩儿。就拿刚刚说的变形文具盒来说,我们小时候一般怎么玩儿。
父母给买了,就拿到学校显摆呗,我记得我那时候拿到一个蓝色的,上面画着擎天柱图案的变形文具盒,都不放书包,上下学都用手拿着,上课的时候就在下面不停的开关抽屉嘛。过了可能一两个礼拜,四个弹出的抽屉全部被我玩儿坏了,其实那么小的抽屉,橡皮都得掰碎了装进去。
还有一种玩儿法,就是把文具盒上的磁铁开关拆下来,我记得是一个很薄的金属片,不是磁铁那种黑色的,然后几个同学一起都拆下来,互相吸,下课就吸。
现在想想,这不疯了嘛......
文章写到这里,我可能还没有暴露我的目的,其实我就是想给我们八零后平个反。
是,在中国八零后被评价为悲催的一代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虽然从小生活好起来了,但还是物资匮乏的年代。成长过程中没赶上互联网时代,再长大点儿工作不分配、房子不分配,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大部分自己又是个独生子,感觉我们除了造孽,啥也没有。
我今天想说,不是这样的,起码这个所谓的文具玩具化,不是现在才有的,二十年前我们小时候就有了。
而据我观察,我自己小时候也好,现在也好,文具店卖的文具中,正常的学习用品和玩具型的学习用品所占的比例是差不多的,还是以正常的文具为主。
原来在文具领域,时代并没有进步多少啊!什么互联网文具、5G文具、工业4.0文具、元宇宙文具,统统没有!(但是有盲盒文具,你也不知道你买了个啥)
不但没有,甚至还有萎缩的趋势。
在今天这个多姿多彩的互联网社会,如果玩具型的文具会令小学生们沉迷上瘾,那为什么文具店不提高玩具型文具的售卖比例呢,我一拍脑袋大概想出几个原因。
1、老师不让带这种文具到学校,起码是小学低年级的不允许。
我儿子小学一年级,我也给他买了一个奥特曼的变形文具盒,带去学校一天他就被老师批评了,以后再也没带过。
是的,我家现在就有一个变形文具盒,功能和我上小学的时候那种差不多,而且是牌子的,六七十呢。所以我才知道现在的东西质量不如原来,因为那文具盒摸起来就很廉价的感觉。
2、生活过于丰富,时间变少。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现在的小孩子要啥有啥,玩儿的东西多、玩儿的地方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铅笔上插一个机器猫的橡皮头,下课和同桌对打十分钟这种事情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且现在各种兴趣班、各种课外活动,把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压榨的差不多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捣鼓一个文具盒或者一把尺子。
3、时代进步,选择多样,审美多元。
在我们念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大家还是很在意穿的什么,用的什么。我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时背了一个红色的书包去上学,直接全校轰动,有个男生背红书包,这在当时就是大事儿了,更不要说全班都用铁文具盒,突然有人拿来一个塑料的,有磁铁的、能弹出抽屉的文具盒了。
老文具店
现在呢,你爱穿啥,爱用啥,大家都觉得无所谓,都觉得是正常的,当然了,除非你不穿。
换个简单的说法,现在小学生用的文具,不管是不是玩具化的,都好看,不像我们小时候,大家用的东西都差不多,因为商店里就卖那么几种,没得选啊。
说到最后我还是想给我们八零后正名啊,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没有那么苦。我本来想介绍一下进口文具及我国文具制造业的演变,也查了很多资料,但是最后我发现只聊文具有点儿太单薄了,所以后续我打算做一个产业和市场演变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
所以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小时候的文具。
最高档的当然是进口文具咯,多为欧美、日本进口,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才开始流行所谓的南韩文具,其实都是国货。
这类文具的特点呢,欧美的都是简约风格,但是质量极好,日本的要可爱些。整体来讲,当时进口文具的特点是不容易坏、比较耐用,但是用的人很少。
这些文具都在当时的百货大楼什么的专柜在卖,旁边很可能是卖音响的,这些地方金光灿灿的,我们这种根本过都不敢过去,也不会奢望父母能给我们买。
再下来就是一些台湾货、香港货。
那时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还没两岸三通,所以很多就是内地仿制的,特点是美观、功能多,但是容易坏,不怎么经用。
款式方面大概就是日本传到香港再传到台湾再传到内地,或者日本直接传到香港或台湾再传到内地。
而现在中国制造业如此强大,进口的就是好的这个说法在文具领域应该是不存在了
文具这个东西,其实就是学习用的,玩具型文具也是一样。当年我们在用的时候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不会觉得这东西会沉迷,但是你如果上课一直低头按你的文具盒或老师还是会请你出去。
小小的文具,反映的是整个大的教育,再到整个社会。
小时候我们在摆弄这些文具的时候,全社会都觉得这是生活变好的象征,虽然我们在用这些,但是我们的父辈在他们小时候是绝对没有见过这些东西的,不要说玩具型文具,他们连玩具是什么都不知道。
当然,我国的教育有没有变化,我觉得有。
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培养人才向着培养人这个方向前进。当然,在中国有极少数地方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毕竟还是有没有升学压力及生存、发展压力的这么一群人嘛,他们也是会聚集的。但是通过我近几年的观察,全民教育这块改革的步伐也很快的,也许我说的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实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