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父母如何改善溺
在一期综艺节目里,一个8岁小男孩何一可,一上节目组就说:“爸爸妈妈很爱我,家里什么事都不用我做,都是他们帮我做。”
原来,早上6点他妈妈就为他准备早餐,6点55分他爸爸就拿着一瓶温奶送他嘴里,还抱他下楼放在餐桌旁,由他妈妈亲自一口一口地喂他吃饭。
吃饭后,他的手也根本不用动,只需张张口,他妈妈就把他的牙给刷干净,还亲自帮他收拾好书包背自己身上,蹲下给他穿鞋,由爸爸亲自开车送他上学。
看完这一系列的操作,小编都惊呆了,一可是传说中的“皇帝”吗?父母都变成仆人了?
溺爱,只会让孩子无法无天毫无疑问,这种无下限的爱,实际上就是溺爱的代名词。所谓溺爱,就是照顾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庇护着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做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
比如开头的何一可,父母这种无孔不入的保护和照顾,导致他的自理能力很差,一步也离不开妈妈,以至于到了8岁,他还不会穿衣服,喝个酸奶也会撒自己身上。
来源:《老师请回答》
这种面面俱到的爱,是真的为孩子好吗?
其实不然,如果父母一味娇惯着孩子,那么即便他长大了,也会大概率活在婴儿期的全能自恋里。
所谓全能自恋,是指一个人本能地认为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想要什么必须有什么,如果得不到就会认为是别人的错。
有一部微电影,里面的女生和何一可的经历很类似。
她妈妈从小也是很溺爱她,不让她干任何家务,就连她提个轻飘飘的购物袋也要干涉。
只要她说“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时,她妈妈马上双手奉上自己的工资。
可结果呢,她长大后自私自利,做事只想自己,从不考虑妈妈的死活。有次,她借了高利贷还不上了,即使妈妈有难处,仍然面目狰狞地让妈妈卖血、卖肾。
电影的最后,女儿还不上钱被坏人带走的那一刻,还把矛头指向了妈妈,趁机咬掉妈妈的一只耳朵。
来源:电影《误杀》
这种过度的爱,很容易养出一个巨婴,认为我们就应该无条件为他付出,一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又会变得冷血无情。
因此,我们对孩子无底线的宠溺,只会滋生他们的狂妄。
这种错误的爱,不仅会反噬孩子,父母也会自食恶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父母产生了溺爱的行为呢?
造成溺爱背后的原因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宠孩子。比如我们带孩子逛街时,孩子看到一个玩具后死死抓住不放手。
我们不给他买,他就坐在那里又哭又闹不肯走。
看着他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我们的怜悯心又被激发了,然后就瞬间妥协。
明明知道溺爱孩子的危害,为什么我们还是控制不住在教育原则问题上一再屈服呢?
首先,童年的情感被长期忽视。
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童年没有被好好对待,就会导致内在小孩匮乏、缺爱,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情感忽视。
心理学家乔尼斯韦伯曾提出过童年期情感忽视,这是一种由于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创造创伤。
所以成年后的我们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补偿童年亏欠的自己。
来源:都挺好
比如,父母看到孩子想要东西,就会不自主地妥协。只是因为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把那些从未满足的“内在小孩”投射到孩子身上,通过这种溺爱的方式来补偿幼年缺爱的自己。
隔代抚养的弊端有时,我们工作太忙,或者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迫不得已背井离乡出门打工,只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
有些老人们觉得对自己的孩子太苛刻,所以一直心怀愧疚,等有了下一代后,就会借机补偿自己儿女的孩子。
所以老人就会无原则地惯孩子,这也是隔代抚养最大的弊端。
像我们经常看到的孩子考试没考好,被妈妈罚着抄写。这时老人就看不下去了,心疼孩子太累,便亲自上手帮忙写。
可这种打着“心疼孩子”的爱,才是喂给他们的毒药。
武志红老师谈溺爱
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溺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让溺爱,成为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羁绊。
父母如何改善溺爱孩子的行为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它遵循的发展规律,养育孩子也如此。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就需要我们智慧的引导。
我们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但同样也要有原则。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孩子,坚定地树立规矩。让孩子心中有是非观,行为上有界限感。
具体该怎么做呢,不妨参考下面这三个锦囊。
1.我们要懂得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提出的需求是没有分辨能力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
对于孩子合理的需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求要学着拒绝。
不过拒绝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先问清楚原因,再否定,并耐心地告诉他们拒绝的原因。
演员黄奕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在综艺节目中,黄奕听到女儿想买两把瑞士军刀时,并没有立即拒绝,而是先询问原因。
原来女儿是出于攀比心理,看到别人有,自己也想要拥有,因此黄奕拒绝了,并帮助女儿分辨哪些是合理需求,哪些是不合理需求,这样孩子才不会盲目提要求。
当然,只要孩子的需求能够丰富自身的体验,带来成就感和充实感,完善他们的人格,我们也是可以理性消费的。
2.我们要舍得用孩子,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一个没有体验过劳动之苦的孩子,很难对父母的辛苦感同身受。
河北沧州的一个男孩在暑假期间,妈妈就把他带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专门去体验生活。
刚开始男孩有模有样地学着妈妈做事,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然后对妈妈说:“这钱太不好挣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
所以我们要舍得用孩子,让他去品尝生活的苦,他才懂得体谅我们的不容易,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摆脱对我们的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3.我们要先成为最好的自己
好的教育是先教会孩子做人,而最好的捷径就是父母以身作则,郭晶晶和霍启刚就深谙其理。
霍启刚虽然出身豪门,但是他一直走在不断奋进的路上。郭晶晶也是如此,她也一直在不断解锁新身份,从曾经的“跳水皇后”到如今的科创梦想家。他们用自身的言行对孩子做出了表率,让孩子养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说到底,教育的根基都在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细数在眼里,并且不自觉地模仿。
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百般迁就地宠着他们,而是让他们明白想要获得就得付出劳动。这样,他才有底气去抵御未来的风雨。
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父母,而教育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自省。父母在不断修正的同时,也要传递给孩子正向的价值观,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成人成才。
-END-
策划:焦糖
作者:若水
编辑:雪梨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