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博士石嫣留学归来扎根农村11年,靠
人生是一个圆,不管从哪里起航,总会回到最初的原点,只不过这个圆会随着人生疆界的变大而扩大,当初的原点会如同被逐步砌高的擂台,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作为清华女博士,石嫣功成名就,是天之骄女,从走出农村、走出国门到留学归来、扎根农村,现如今已经整整11年。
以农村为起点,最终又回到农村,助人助己,年入万,石嫣的举动和收获惊艳了所有人。
那么,石嫣的人生之圆到底可以有多大呢?无人知晓,唯一确定的是,她一直在路上。
耐住寂寞,守住孤独,毅然独自前行的沙漠之舟年,石嫣出生在河北保定,跟大多数人一样,家境普通。稍有不同的是,她从小家教很好,有一股平常人家难得的淳朴气息,这些都要从父母年轻时,上山插队的故事说起。
特殊时期,全国各地物资极其匮乏,石嫣的父母被下放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干活,那时候互不相识的两人彼此扶持打气,你来我往,情愫暗生。
郎有情妾有意,爱情水到渠成时,两人完婚。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越过越好,父母来到城市发展,一边操持生计,一边养育女儿。
回忆的动人之处在于可以重新整合,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获得全新的过去。
也许曾经的插队生活是辛苦的,但对父母来说也是爱情的起点,回想起来粉红旖旎,如梦似幻,时常讲述给石嫣听,她的童年就是乡村故事合集,渐渐地,石嫣对田园生活心生向往。
得益于父母开明的教化,石嫣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遇到不懂的问题,父母会引导她深入实际,用实践决定认知。
渐渐地,实地调查研究成为石嫣解疑答惑的重要方式,不知不觉,爱上了在自然实践中思考,回想起父母描述过的知青下乡故事,她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乡野生活越发感兴趣。
生活中思考,思考中学习,久而久之,石嫣发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与农业隔离开来,人们不再对充满烟火气的田间劳作感到满足。
加上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许多的农民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生活,大批田地被荒废,相比于土生土长、自然无污染的农作物,人们普遍食用的是化肥和农药培育而成的瓜果蔬菜。
看到这些问题,石嫣不禁思考,以前的生产方式好是好,只可惜消耗大、产量低,那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农业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农作物安全无污染,一方面又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不再谈农色变呢?
对于这些想法,小女孩的心中充满问号,她想靠着学习把这些难题纷纷化解,于是小小年纪,便立志学习农业,本就成绩优异的石嫣,学习更加奋发图强。
每一个认真付出的人不会被辜负,每一次真诚的热恋都会得到回响,最终石嫣取得非常傲人的高考成绩。
就当所有人以为她会报考清华北大这一类国内最高学府时,石嫣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把第一志愿填报在河北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即使亲如父母,他们同样无法理解女儿的选择。
不被理解是孤独的吗?也许吧!但是孤独是一个内心整合的过程,能让自己清醒地看世界,也能让自己理性地看自己。
石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自己热爱农业,只有选择河北农业大学,才能摸索出正确的农业之路,为往圣继农学、造福社会各界人士,是她的人生梦想和信仰理念所在。
年,石嫣如愿被河北农业大学录取,踏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她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努力提升交际能力,不仅专业成绩斐然,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年,石嫣顺利拿到学校的推免名额,进入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攻读农村发展专业,这是硕博连读,获得这种机会的人凤毛麟角。
能进入到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深造,固然值得高兴,然而亲朋好友再一次愁上心头,都来劝说准研究生改变想法,换个专业,以免未来的路不好走,可这些都是别人的想法。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但石嫣守着这座农学之城哪也不去,因为她知道这里才是自己的归宿,始终坚持学习别人眼中的冷门专业。
入读中国人民大学的石嫣坚定执着,觉得自己无比幸运,早在本科期间,她就已经读尽知名三农专家温铁军著写的系列书籍,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因此在研究生推荐免试时,石嫣毫不犹豫地选择温铁军教授为导师,最终得偿所愿,师从中国人民大学声名显赫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显而易见,她离人生理想又进一步。
石嫣曾大方坦言,导师给她带去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实践中的务实精神。一句温铁军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先去调查实践才有发言权”成为人生的方向指示标。
没有能力争论之前,保持缄默,先做正确的事才是明智之举。只有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抽丝剥茧般一层一层拨开表面现象,才能看到里面的实质,找到问题的症结。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诚然,一个人的成功与目标的设立离不开,但更重要的是目标之大,可以惠及全人类。
当时还只是大学生的石嫣,就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三农问题方面,她认为城镇化的建设与普及不应该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因为建设新家园,而抛弃民生之本的农业,这是顾此失彼,不是真正的时代进步。
民以食为天,如果吃得马虎粗糙,甚至不健康,人们怎么会充足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去工作、给社会创造价值呢?
另一方面,患疑难杂症的人群居高不下,现代医学尚且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束手无策,这难道与吃食没有关系吗?
毕竟有太多的粮食作物和肉制品经过层层育种与加工,已经深受农药化肥和化学用品的污染,长此以往,怎能不得病?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石嫣更加坚定自己研究生时期选择农学专业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她跟随导师深度调研农田,走访村庄,逐渐把乡村农业发展作为毕生使命。
无惧无畏,开拓进取,主动承担生命之责的森林之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转眼,石嫣已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硕博连读,出类拔萃的她转而又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后的工作机会。
对于努力且时刻做好准备的人,上天从不吝啬机会的名额,年,石嫣受资到美国某生态农场实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深造的农业学者。
年4月16日,石嫣飞往美国深造,与进入到象牙塔学习不同,她直接来到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开始为期6个月的学习与交流,机会难得,工业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的联系与区别将是石嫣思考的重点。
人生地不熟,向来自得其乐的石嫣把这段人生插曲称为“洋插队”农耕生活,在此之前,她就对美国的一种新型农场有所耳闻。
趁此机会,石嫣需要专门研究这种新型农场的经营模式——“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即CSA农场。
CSA起源于瑞士和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美国,以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旨在实现“永续农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农场必须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经过一年时间的发酵,烂掉的菜和吃剩的食物才可以作为土地肥料,用于生产,如此一来,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人们在种植作物时对生态的干扰力度,真正实现“永续农业”。
年4月18日,石嫣到“地升农场”报到,那时她26岁,石嫣表示,她将抛去以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泥土。
与石嫣预想的不同,“地升农场”强调有机环保理念,禁止使用任何与化肥、农药、除草剂、催熟剂等相关的化学药物,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庄稼的正常生长。
每逢工作日,石嫣都会到种植园,学习CSA农场种植技术:浇水、移植、耕地、播种、除草、喂鸡、施肥等等,甚至包括开拖拉机和亲手制作耕作用的小机械。
不仅如此,农场里的所有活她都要亲自操刀完成,偌大的农场只有一台小型拖拉机,劳动强度极大。石嫣时常蹲在地里,暴露在骄阳下,整天汗流浃背,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不说,双手还时常被杂草扎得伤痕累累。
仅仅是一次交流学习,石嫣为什么这么拼?因为她明白,CSA农场才是未来农业的最佳选择,诚信是这种经营模式的最高原则和最低底线。
有关CSA农场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物品交换都是基于信任,没有中间差价和任何质量问题,双方吃得放心,鉴于此,石嫣笃定,要为中国建立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农场——CSA农场,把健康无污染的蔬菜输送到社区居民的餐桌上。
在美国生活的半年,石嫣看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景象,大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菜市场上仍有来来往往的马车原始畜力。
她不禁思考,当食品行业大刀阔斧展开改革和农业资本化不断加速时,小农经济该何去何从呢?“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的生活理念是如何延续至今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石嫣回想起中国农民坚持了几千年的耕种方式,不正是与美国CSA农场不谋而合的有机农业吗?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精耕细作的农业受到强烈的资本冲击,几近面目全非了。
美国半年之行让石嫣对课题研究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自己日后在中国创立社区支持农业开辟出新的思路和空间。
把握当下,享受当下,且行且珍惜的全球青年领袖年10月13日,石嫣结束美国之旅,怀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农业理想,启航回国。
半年不见,甚是想念,母亲专程来到北京机场迎接女儿。看到半年前脸蛋红润、白里透红的心头肉,竟然变成了一个黑黢黢、干瘪瘪的农家姑娘,母亲很惊讶,摸着女儿长满老茧的双手,很心疼。
石嫣一边安慰落泪的母亲,一边欢乐地讲述自己在美国增长的知识与见闻。回国后,这位留学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选择继续扎根农村,准备着手建立中国第一个CSA农场。
这一决定几乎迎来全家人的一致反对,没有人能够理解,为什么堂堂清华博士后要回归农村,做一个蓬头垢面的农民,这难道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下定决心的石嫣再一次不顾众人反对,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推进自己的计划,最后,是辞掉工作的丈夫,成为她唯一的支持者。
紧接着,两人在北京西郊凤凰岭承包了一片多亩荒地,建立起中国第一个CSA农场,取了一个颇有童趣的名字——“小毛驴市民乐园”。
石嫣幽默地把自己在“小毛驴”的工作称为“新式土插队”,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泥土,种苗时,更是要匍匐在地上劳作,是脚下的土地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万事开头难,起初,当地的农民并不看好石嫣,对她有着一种默认的刻板印象:这样一个高学历的女娃子对农村的现状都弄不清楚,怎么能种好地呢?
面对大家的质疑,石嫣心知肚明,她明白传统道德中的信任,已经在时代市场的激流中逐步消退,农民会自留一块不施农药化肥的土地,应对日益泛滥的食品安全问题。
石嫣表示她很理解农民的处境和做法,他们自己吃得健康,卖出去的菜则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因为没人指导农民如何稀释农药,加上农民的收入普遍过低,最后只能通过多用农药化肥增加产量,否则收成不足,家庭收益会严重下滑,从而信任关系的割裂问题会越发严重。
CSA模式涉及整个农业体系,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相互承诺、风险共担的信任精神是CSA模式的精髓,所以转变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是第一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清楚一些列问题的石嫣,打算用实际行动逐步打消村民的种种疑虑,根据美国学来的经验,她决定通过发邮件的方式,在老师和朋友中形成传播效应,达到招募广告的目的。
由于中国人民大学产学基地和三农专家温铁军以及石嫣名声在外,CSA模式逐渐取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农场的稳定发展逐步带来不菲的收益,不少农民发现,这种先进的生产策略能减轻很多经济压力,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加入CSA农场。
为彻底打消村民的所有顾虑,石嫣会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倾尽毕生所学,亲自教会农民如何解决从挑种到播种各个环节的农业技术问题,日复一日,人们感受到了石嫣的一片赤忱,干活越发卖力。
现代化进程加快,群众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石嫣的CSA农场作物完全符合人们对蔬菜瓜果的预期和要求,渐渐地,有机农场在口口相传中越传越广。
与此同时,一心创办农场、光复生态农业的石嫣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年,她进入清华大学博士后交流站继续学习,进一步研究三农问题,为自己的有机农场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年,CSA农场在全国突破个,每建立一个农场,石嫣都会亲临现场,展开详尽的指导,慢慢地,她的收益水涨船高,年收入超过万。
一时间,石嫣成为许多大企业眼里的香饽饽,纷纷向她提出合作请求,石嫣一一谢绝,她不希望这份纯粹的事业被商业同化。
相比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石嫣很乐意跟别人分享成功经验和农耕心得,她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投身农业,号召学有余力者为中国有机农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年1月20日至23日,第46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典达沃斯如期举行,石嫣被评为全球位“全球青年领袖”之一,这个青年领袖,石嫣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现如今,CSA有机农场已经突破户,十几年的事事躬亲和兢兢业业,让石嫣终于将农业模式辐射至全国各地,农户因此获益,家庭收入不断增加,与客户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信任关系,形成良性循环,万家灯火通明,无数中国人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谈及成功之路,石嫣淡定自若,十分坦诚,她说多年来自己始终如一,一直都在坚持最初的想法,践行CSA理想之路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条路上,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总能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思维火花无意碰撞时,总能收获惊喜与快乐。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或许相比于出名,人的一生更重要的是能够尽早确定人生的航向。
我们不能只看到石嫣身上的财富,其背后的财富密码更值得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