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名中国富豪在瑞士存78万亿瑞士扬

瑞士银行的大名想必大家都知道,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顶级的“保险库”。

因为极度重视“隐私”与顶级的安保措施,它成了大多数富豪的首选。

世界上有钱人这么多,富豪榜上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

瑞银集团

前段时间有条消息成了网友热议的话题,一百名中国富豪在瑞银的存款高达7.8万亿。

而有人声称,这些巨额存款将被瑞士作为制裁中国的底气。

一时间,议论纷纷,不少网友都表示无法接受。

但有人将此事细扒之后,笑了。

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瑞士意图制裁中国

进入到年,全球不稳定因素悄然浮现。

北约东扩的压力之下,俄罗斯终于爆发,2月一场现代化的武装冲突就此爆发。

俄乌冲突

这场硝烟持续至今仍未消散,反而愈演愈烈,核冲突都变成了政客们挂在嘴边的话题。

关心时政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俄乌冲突的背后不缺美国的影子。

甚至,可以说就是美国一手挑起了这一场战争。

在之后,美国为首的几个国家更是想强迫中国站队。

几次挖坑不成后,恼羞成怒的美国想到了一个新方法——造谣。

美国再次抓住宝岛大做文章,各种大肆渲染。

美国麾下的几个小弟,一见老大哥这么做,当然也是赶紧跟上。

佩洛西

这出“戏”唱够了,美国又不满足,准备火上浇油——不顾大陆反对,佩洛西“窜访”宝岛。

为警告美国与台湾当局的行为,大陆开始亮肌肉——解放军开展一系列军事演习。

这让美国与台当局都收敛不少,但有些国家就是看不清局势,偏偏要往枪口撞,比如瑞士。

它为台湾发声:“如果中国大陆武力收复台湾,那么瑞士便会对中国进行严厉制裁。”

瑞士其实在国际中存在感并不低,国际声望也是响当当的。

作为中立国,靠着特殊地位还开起了这么一家特殊的、享誉全球的“银行”——瑞银集团。

但是,国际地位高并不意味着它的国防力量有多高。

瑞银集团

成为中立国,放弃发展强大军事来换取经济的繁荣,这就是瑞士的选择。

这样一个国家,怎么敢公开向中国叫嚣?它的底气在哪里?

正当众人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部分网友的爆料似乎让人豁然开朗。

有一百名中国富豪在瑞银集团存了钱,存款总金额高达7.8万亿。

如果瑞士要制裁中国,极有可能就是从这入手了。

毕竟他们阵营的“老大”,就在俄乌冲突前冻结了俄罗斯富豪的在美资产,意图挑起俄罗斯境内的反战声音,分化俄罗斯内部意见。

这么一想,倒也说得通了。

一百位富豪人少但钱多,钱多的人“说话”的声音就是会比平民百姓大得多。

瑞士要是冻结了他们在瑞银集团的存款,那是心尖上割肉,这些人说不准真会做出点什么。

二、百名中国富豪存款7.8万亿,真事还是谣言?

百名中国富豪在瑞存款总额超7.8万亿的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扩散出去,到处都是议论纷纷。

有的人觉得瑞士要是这么做,就是自己砸自己吃饭家伙。

因为瑞银集团为瑞士经济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它之所以能出这么多力,还得归功于它的特殊性。

瑞银集团

要是彻底沦为被瑞士政府操纵的工具,储户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资产被冻结的风险,那么它的优势将彻底消失。

失去了特殊性的瑞银集团将沦为平庸,而失去瑞银集团的瑞士也将失去经济的昌荣。

还有人觉得根本就是消息本身有问题,他们的分析也很透彻。

首先是从数据来看,一百人存7.8万亿,那么人均存款达到亿。

存款相当于一笔死钱,企业账面上有钱不代表可以拿出来存。

就连马云和马化腾,身家虽富,但更多是基金、股票,要变出亿存款还是很困难的。

难道中国有那么多隐形富豪,富过马云和马化腾?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推,“百名中国富豪在瑞存款总额超7.8万亿”根本是一条假消息。

这条推论可以说是很客观了,摆事实、摆证据,一时间颇受推崇。

但网络讨论,克制的言论哪里比得过“阴谋论”来得有煽动性。

各种推断是层出不穷,讨论热度也是只增不减。

这下连官方都坐不住了,赶紧出来辟谣。

福建省官方微博下场,证实疯传了那么久的“百名中国富豪在瑞存款总额超7.8万亿”就是一条虚假消息。

这条虚假消息是十分高明的,真假参半。

百名中国富豪,确实是百名,不过是名。

模糊了人数的同时,这条消息还模糊了概念。

它提及的存款总额实际不是存款而是资产,就是说7.8万亿讲的是总资产。

换言之,这句话的本来面貌应该是这样:名中国富豪在瑞存款,他们的资产总额达到7.8万亿。

数据来源于年瑞银集团发布的一篇报告——《年亿万富翁报告》。

把资产和储蓄额度等同起来,着实是有些故意搅浑水的意味。

毕竟,你可能有五百万的资产,但这里头包括你万的房子和1万的银行存款。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但现实就是这样,你的存款在大多数情况只会占你总资产的一小部分。

三、富豪为何偏爱瑞银集团?

虽说“百名中国富豪在瑞存款总额超7.8万亿”,这一条消息被证实是谣言,但中国很多富豪在瑞银有存款确实是事实。

我们这里说的瑞银集团,就是我们俗称的“瑞士银行”。

每年,瑞银集团都会将各国的亿万富翁资产情况做好归纳整理并向外界公布。

而这些数据将变成各大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重要参考数据。

比如在中国,年时,瑞银就公开有位亿万富翁成为他们的客户,这些人合计的资产总额是8.47万亿人民币。

那么,为什么富豪如此偏爱瑞银集团呢?

这和瑞士中立国的地位有关,也和瑞银集团的几条“原则”有脱不开的关系。

首先,瑞士作为中立国,如果有国家对其动手,立马会受到联合国的制裁。

所以,一般来说,哪怕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储户在瑞士的存款也不会受到波及。

其次,瑞银集团的客户享有经济活动隐私的合法保护。

换言之,银行对客户的隐私有保密义务,开户人信息就包含在内。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瑞银集团有自己一套开户流程,如果客户不愿意,他们会帮客户创造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将作为客户在瑞银集团的开户信息。

能将自己隐藏在众人视线之外,这是一件极便利的事情,尤其是某些“特殊行业”的人。

毒枭、走私犯,抑或是贪官污吏,瑞银集团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的资产提供了庇护。

即使他们被抓,因为账户不在他们名下,这些钱难以被收缴。

被抓但有钱,后续可操作空间就不会那么小。

另外,瑞银集团在用人方面也有一手。

别的地方是亲属回避,瑞银集团就不一样了,是亲属优先。

瑞银集团会优先雇佣家里有在瑞银集团工作的人,换言之,“世袭”是瑞银集团用人的政策之一。

这有几个好处,一来人员背景清晰可追溯,二来世代都做这个,职业道德有保障。

除了“世袭制”外,瑞银集团罚得也狠。

它为保护客户隐私,不允许职员打听客户信息,更不允许私下泄露。

一旦发现有职员对外泄露客户信息,那就是辞退、诉讼一条龙。

最后,瑞银集团的安保系统也值得说道说道。

像特工电影里演的那样,虹膜解锁、指纹解锁只是开胃菜,红外线感光之类的先进防盗系统才是瑞银的拿手好戏。

科技手段领先,传统的安保队也必不可少。

瑞士虽是中立国,但也保有一定量的军队。

而这些军队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瑞银集团的安全巡视。

在持枪军队24小时的无死角守护之下,想要偷窃抑或是强抢,都成了天方夜谭。

抛开其他财富管理等业务,瑞银集团起码是一个合格的、大型且安全的“保险箱”。

越有钱,越怕钱被惦记,这样一个让人放心的“保险箱”自然就成了富人的首选。

四、“瑞士银行”还有这么好用吗?

“瑞士银行”那是声名远扬,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跨国银行之一,也曾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球最佳私人银行。

可以说,在我们平民百姓眼里,那就是顶级的私人银行。

但放到有钱人眼里,它还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吗?

就像文中提到的,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跨国银行之一,是之一而不是唯一。

曾有人为这些只为高净值客户服务的私人银行做过排名,而综合考虑之下,“瑞士银行”并非第一。

在私行里公认第一的是,摩根大通(JPM)。

它是美国总资产排名第一的银行,但它的客户却并不多。

这是因为摩根大通(JPM)对客户要求十分高。

不是别人不想选它,而是根本达不到在它那开户的要求。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JPM)是老牌“私行”了,作为最早一批为富人提供量身定制财富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之一,它还专门设置了私人银行部门首席投资官,可以说是专业性极强的一家“私行”。

除了摩根大通(JPM),近几年,高盛、花旗、瑞士信贷发展的势头也十分迅猛。

瑞士信贷更是成了能在瑞士境内与瑞银集团抗衡的一家金融机构。

所以,瑞银集团只能算是富豪诸多选择中常规选项之一。

既然如此,为什么富豪们还愿意将钱存入瑞银呢?

无非是看重瑞士中立国地位和瑞银的隐私保护。

但实际上,最近几年,这两条优势是越来越不明显了。

首先是隐私保护政策,这条被许多人视为保护伞的存在,没那么灵了。

因为瑞银集团近些年开始配合各国政府调查了,对客户依旧有保护政策,但没过去那么严密了。

靠瑞银集团洗钱已成为过去,贪官污吏与犯罪分子们想靠瑞银集团“保住”不干不净的资产也没那么容易了。

其次是瑞士的中立国地位。

俄乌冲突后,瑞士冻结了俄罗斯57.5亿瑞郎(约合.6亿人民币)财产。

虽然在近期有归还的迹象,但也透露了一个事实——瑞士政府有自己的倾向,随时可能站队。

而瑞士自己的天平出现倾斜,那么中立国地位自然也很难得到别国的承认,中立国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方面冻结俄罗斯资产一事中,也有瑞银集团的贡献。

瑞银集团方面宣布冻结了俄罗斯寡头的亿瑞士法郎(约为1.4万亿人民币)。

所以,“瑞士银行”还有那么好用吗?这值得打个问号。

五、中国制裁瑞士

虽然“百名中国富豪在瑞存款总额超7.8万亿”是条谣言,但瑞士政府放出来的话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中国向来不惯着外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坏毛病,这次对阵瑞士自然也不例外。

今年七月底,整整80吨黄金从瑞士周转回国。

这是自年以来,中国单月内运回黄金的最高值。

往常中国将黄金存在瑞士,那是为了贸易方便。

但瑞士顺杆往上爬,说要“制裁”中国,那就没有那么安全了。

安全和方便二选一,那自然是要安全。

运回黄金这事儿,对中国来说也就是麻烦一点,对瑞士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

黄金储备的减少,或多或少会间接地影响到瑞士的经济发展。

如果没能及时且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甚至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除了运回黄金外,中国还留了一手。

中国是个外贸大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瑞士经济发达,自然也是中国的合作伙伴之一。

近些年,中国经济腾飞,对外贸易金额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贸易协定的更新。

更新协议其实是一个常规操作,一般双方坐下来谈就是了。

但轮到瑞士时,中方罕见地给了个不字。

理由是,过去的中瑞协定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中方需要时间仔细察看并拟定一个章程。

中瑞贸易谈判

中国政府自然是没有说和瑞士政府大放厥词有关系,但时间太过巧妙,很难让人不联想。

中国政府拒绝的话一出,瑞士境内就有人跳出来了。

有人指责中方是故意报复,预备以此威胁瑞士政府的。

但更多的声音是在批评瑞士政府。

他们认为,瑞士政府此前的几个举动破坏了瑞士的中立国地位,还得罪了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国,实在是不应该。

但无论如何,贸易协定本来就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中国如何决定那是中国的自由,轮不到外人多嘴。

况且中国外交人员也讲得很清楚:“中国的任何决定不受他国的影响,中国也不会胁迫他国。”

浑水摸鱼的外媒还是趁早散了,这热闹呀,看不了!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与发展的大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向来是以理服人。

但总有人把中国的大度当软弱,被中国一拳打疼了,还要怪中国动手。

这实在是可笑至极!

瑞士大放厥词,反被中国“拿捏”,这不是意外,而是未来的常态。

那个靠着金发碧眼横行的时代已经远去,某些洋大人还是及早睁开眼看看吧!

[1]宋兴义.瑞银集团税案:瑞士银行百年保密制度的致命打击?[J].中国税务,(10).

[2]孟佳惠.协助客户逃税“避税天堂”瑞银跌下云端[J].中国信用,(0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8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