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官哲都是学院派,那么这些哲学大家也都
“民哲”没有准确的定义,在流行的眼光来看,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讲有两个标准来衡量,其一:非大学哲学教授、讲师等,或者在现在的大学里系统的学习过哲学,对于后者来讲,即使学习过哲学,也并不能保证不会被视为民哲,但是明摆着的挂着头衔或者科班的履历倒是可以唬人,就像通常所说的“专家”一般。其二:理论水平为人诟病,甚至会出现低智商的反科学、迷信的倾向。太过夸大哲学的功用,甚至认为哲学是可比肩武林绝学一般的存在。我想“民哲”、“民科”为人所讽刺主要是因为第二点原因。但大多数人对于民哲的理论水平有多少,我想是说不清的,因而以是否是“官方”任教或者科班出身来衡量也是自然和容易的。但假使我们仅仅是以第一点原因来衡量,我们实际上可以排除掉哲学史上大多数名声显赫的哲学家。我记得邓晓芒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哲学家作为一种职业是从康德之后渐渐开始的,虽然此前有不少哲学家,但专职于哲学教学的可以说没有。因为从康德开始,没有良好的哲学训练,一般人已经不可能读懂哲学家们的著作了,那之后的哲学著作不仅极其晦涩如天书一般,更重要的是没有对哲学史的了解,不仅常常会陷入谬误或者犯了之前的哲学家的错误,想读懂原著将更加困难。我记得康德的三大批判好像是其花费了十一年打磨出来的,而从他的哲学开始,哲学开始进入科学的轨道,胡塞尔的现象学貌似也是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即使在康德之后,又有多少大哲学家是哲学专业出身呢?费希特:年入莱比锡大学神学系,接触过B.斯宾诺莎的哲学。年因经济困难,弃学赴瑞士的苏黎世当家庭教师。年重返莱比锡,计划创办杂志未成,再任家庭教师,并开始研究I.康德哲学。之后年,拜见康德并使得康德了解了他,得到康德的赞赏并在他的资助下出版了文章。后来在康德推荐下进入大学哲学专业任教。叔本华在年进入哥根廷大学读医学专业,却把兴趣转向了哲学。后来凭借《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博士学位。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后来因对哲学感兴趣渐渐转到哲学的研究上。维特根斯坦最初修习的是机械工程和航空工程动力学,并逐渐转向数学和逻辑学。年的特根斯坦甚至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因而从剑桥辞职,以专心思考、写作。可见,科班出身可以是必要条件,但并非是成为哲学家的充要条件,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几乎每一位哲学大家莫不进行了严格的哲学思辨的训练和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即使是像费希特那样通过研读康德著作得到专业人员的认可,也仍旧算是自我学习的路径。中国的传统或许比较特殊,因为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在中国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或者有了萌芽,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像《易经》这样曾经被视为算卦的著作,也被认为是哲学,可见中国的情况多么的不乐观,认为这样的著作是哲学不仅误人子弟,更重要的是使得真正想学习哲学的人反而离哲学越来越远。哲学发展到今天,人们仅仅知晓康德、黑格尔恐怕远远不够了。各种现代学科蓬勃发展,没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的基础想要像以往的哲学家那样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哲学体系,是难比登天。最后送上一句话如果有人试图建立一种哲学体系而绝对不依赖前人的工作,其结果必然同人类文明初期的粗糙理论相差无几,不会有什么提高。——剃利这个世界上的确没有什么捷径,有的只是正确的方法罢了。中国的情况还特殊在教育体制上的问题导致了专家成为了“砖家”,因而人们对于科班和体制下产生的那些学者又能有多少认同感,或者他们真的又能有多少真知识呢?但的确“民哲”必然的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才好。《完》
上一篇文章: 大咖推荐优选书刊把话说到孩子心里, 下一篇文章: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你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