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能更好辅助记忆
很多年前,亲戚送给我一本《学习的革命》,这本书算得上我的第一本大脑启蒙书了,里面的许多图片都是思维导图。我认为思维导图一定要绘画功底好,而且,我那时在上初中,繁重的课业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思维导图这个事情。
我那时只知道一件事,大脑对于图像的记忆是目前与大脑的运作模式最匹配的。不同的颜色能够刺激大脑的记忆,使我们想起来更为容易。
我从小到大就爱记笔记,笔记全面到班上不听课的学生拿我的笔记去打印店复印,准备考试。但是,因为专心记笔记,老师上课讲的一些知识并没有完全消化,课后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虽然我的成绩并没有下滑多少,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浪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可以说,我的笔记记得越多,成绩反而越差。
直到大学,我才看到身边的人用不同颜色的笔将书的重点在纸上画出来,以帮助自己理解,挺不错的。又看到原来诗歌也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可以记得更牢靠。我渐渐地爱上了思维导图,但还不能熟练地使用。
要不然也不会,在单位上班一年多,有些人的名字还是和人画不上等号。
直到在书店看到了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系列图书,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成为了我12月的重点书目。今天介绍的这本《思维导图》就是这个系列里的第一本,也是为后面4本书的阅读打下基础。
我的亲身经历,正如,《思维导图》的引言所说,解决办法肯定在治理和思维技巧的使用方法上。
思维导图用东尼·博赞的话来说是记笔记的一种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让大脑正常发挥其性能来帮助我们记忆和整理思路。
你看,只要把颜色和关键词这两种技能组合在一起,就能使密密麻麻的文字,变成一张有趣的图画。或者在笔记内容上,简单的加上两种颜色,就可以使我们的大脑加以区分,使得记忆涂色内容的效率提高到百分百。这是我以前从来不敢想的。可却在东尼这里得到了印证。
在第四章中,东尼称,通过颜色、图片等等来丰富思维导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视觉冲突力,增强思维导图的效果。因为我们的大脑对图像和颜色有偏好。
我们上学到上班做了大半辈子笔记,豪博士的研究显示,简洁、有效率和积极个人风格的笔记更有效率。思维导图无疑是这些里面记笔记的方法中最有效,最便捷的。也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复述出较为完整的内容,来检验自己的笔记是否完整、全面。
或许你会想知道为什么看到的思维导图都像一片树叶的纹路或者一棵树的分支,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这与我们的大脑结构有关。我们的大脑在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拥有无限的存储量。思维导图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发散性思维”。我们的思考方式总是从一个事物跳跃到另一个事物,并能把两个相似的东西放到一起加以区分。
思维导图是“大脑的瑞士军刀”。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单词或者图像都是一个分支,它们以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方式像四周进行发散,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
同时,《思维导图》这本书除了讲述思维导图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的练习,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就好像有老师在身边一步步地陪着你,真正学会思维导图,实现工作、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