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里查德米尔这些买不起的壕表为啥都

在科普经典《时间简史》中,霍金将“时间”看做是宇宙与生俱来的本性之一。

但你知道么?

事实上,每天都在我们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那一串用字符来显示的“时间”,却是人类硬生生“发明”出来的。

如何对“时间”进行更为精确的定义、展现,无论在过去和未来的哪个时代,都是需要各种尖端科技齐上阵的大课题。

不信的话,看看下面这段关于“1秒”的最新国际定义,你能懂么?

1秒=位于海平面上的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中跃迁震荡91.亿个周期持续的时间

是不是有那么一点超纲了,这些在你头脑里像空气一样自然流动着的时间,在今天,却是用如此高精尖的“小铯钟”被人为“生产”出来。

年,小铯钟对华绝对禁售,严重威胁“北京时间”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国家安全。不过,到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受时中心三台国产小铯钟就被国际权度局推荐给各国用于标准时间的产生,解决了时间被“卡脖子”的难题。

在“时间”的背后竟然也暗含着激烈的国家角力,而这,也许正是关于“时间生产”这门历史的常态。

作为人类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工具——钟表,便由一场场战争催动,从占据几层楼高的庞然大物而慢慢变成了掌怀中的可玩之物。

战争,要求它更准时、更便携;而和平年代,一块小小的腕表,也能在职场中掀起暗流,成为彰显身份、实力的工具。

今天,我们就结合“商务范”范主邓潍的新书《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从时尚看历史,讲述钟表背后的故事。

点击图片,即刻下单

01

从庞然大物到怀中之物

钟表里的“科技战”

如果你参观过故宫,一定还记得太和殿前的日晷。

这座日晷光是晷台就高达2.7米,想要摸到钉着晷针的石盘,估计得被姚明扛在肩上。

古埃及人就更豪横了,据说高20多米、重达上百吨的方尖碑也是早期的日晷。

不过日晷只能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计时,到晚上或者碰上阴雨天就彻底变成摆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又发明了水钟。

而中国古代水钟的巅峰之作出现在北宋。宋哲宗元祐三年(),天文学家苏颂组织韩公廉、周日严等科学家,开始动工制造水运仪象台。

它一共三层,顶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间是演示天体运行的浑象,下层则是自动报时装置。这台仪器高约12米,相当于三四层楼的高度,宽7米,枢轮的直径就达到1丈1尺,相当于今天的3.6米。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其实就是一个巨大水力钟的组成部分。

李约瑟说中国把水钟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同时代的欧洲人却点选了另一条科技树。

文天祥就义的年,英格兰贝特福德郡的邓斯特布尔修道院,出现了以砝码带动的体积巨大的机械钟,也被称作“塔钟”。一直到14世纪,这类机械钟都为王室和宗教机构所拥有。

不过自古以来,人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将这些巨大的时计变小的努力。到了15世纪,一项不起眼但足以改变历史的发明诞生了,那就是发条。

别看发条只是一根钢条,它不管被卷到多紧,都会慢慢恢复原状。这个“由卷到舒”的过程,就会产生动能。当金属带制成的螺旋扭力弹簧取代重锤成为动力源发条,钟表的体积就开始呈几何级地缩小,并衍生出了发条动力时钟。

在郑和受命第七次下西洋的年,法国勃艮第公爵菲利普就收到一个座钟,外表镀金,华丽贵气,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发条动力钟,称作“勃艮第钟”。

那么座钟还能不能变得更小呢?答案是肯定的。

明武宗即位的年。纽伦堡的工匠彼得·亨莱因制作了一块可以挂在脖子上的便携式时计,引来不少制表师效仿,而他们制作的一系列“挂表”,又被称作“纽伦堡蛋”,算得上是怀表的雏形。

纽伦堡蛋

早期怀表诞生以后,由于每天的误差可能多达几个小时,因此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的制表师们只能在工艺和造型上动起了歪脑筋——精度不够,颜值来凑。

总之,到了16—17世纪,无论男表女表,看起来都更像是一件有钱有闲人的高级玩物。如此一来,敲开了时尚大门的怀表,也不可避免地跟随贵族服饰潮流的变化,不断创造出新的设计需求和使用场景。

终于,科学界的大师们出场了,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牛顿一生之敌”罗伯特·胡克与路易十四重金聘请的院士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两个人比赛似的搞发明。

年,先是惠更斯将伽利略的设想变成现实,制作了一个摆钟的原型,利用钟摆取代之前的重力齿轮,每天的误差不到一分钟,这在当时已经很了不起。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第二年,胡克又发明了一种样子像船锚的锚形擒纵,大大降低了钟摆摆动的幅度,固定了摆动的频率,提高了精度。

之后两个人更较劲了,争夺起“游丝祖师爷”的名头。

所谓游丝,其实就是一种很细很细的弹簧,细到堪比头发丝,盘绕在摆轮周围。游丝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控制摆轮以共振频率振荡,做等时往复运动,从而控制指针的移动速度,周期稳定,走时便准了。

不管怎样,摆轮游丝组件的出现都使得钟表的误差大大减小,早期的怀表也从昂贵的饰品转变为有用的计时工具,表盘的时针也不再孤独,因为又多了一根分针和它做伴。

就这样,从上古到17世纪,从巨大的钟楼到揣在兜里的怀表,从抬头仰望到低头注视,一扬一抑之间,几千年的光阴倏忽而过。

02

瑞士,是如何变成

地球“制表一哥”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步入正题,正式迈入改变钟表历史的第一场大战,看看一场由宗教引发的战争是如何改变“制表一哥”瑞士的命运的吧。

如果要问哪个国家造的腕表最有名,恐怕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名字,就是瑞士。

这种印象的产生,一方面要归因于品牌效应: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宝珀、宝玑、爱彼、积家、劳力士、万国、欧米茄……每一个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牌子。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瑞士人制表的历史确实很悠久。瑞士制表业的萌芽差不多是与明朝嘉靖皇帝同时代。

通过几百年的积累,瑞士人把制表做成了国家名片,顺便给“瑞士制造”四个字赋予了与精密、品质相关的意涵。

瑞士是一个把腕表机芯印在钞票上的国家。把10瑞士法郎的纸钞翻到背面,就能看到一个由摆轮、游丝、擒纵、齿轮组成的机芯,正在驱动时针与分针。

因此,送它一个“制表一哥”的名号也不过分。

瑞士这个国家国土面积不大,为平方公里,比齐齐哈尔市还小一点,四大语言区泾渭分明,德语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法语区其次。

如果把今天的瑞士制表工业地图和它的地形图相互对照,我们还会发现很多完全一致的名字:日内瓦、汝山谷、纽沙泰尔、拉绍德封、比尔、沙夫豪森……

在瑞士的西部形成了一条自南向北的“制表带”,而这些钟表城除了比尔与沙夫豪森,其他无一例外都位于法语区。

法语区包括日内瓦州、汝拉州、纽沙泰尔州和沃州全境,堪称瑞士制表的“总部基地”。

像日内瓦州就拥有江诗丹顿、百达翡丽、萧邦、劳力士、法穆兰、罗杰杜彼,汝拉州则有里查德米尔的总部,纽沙泰尔州是雅典表、真力时、伯爵、芝柏表、帕玛强尼等品牌的大本营,沃州则是积家、爱彼、天梭的老家。

除此之外,传统上属德语区的伯尔尼州、弗里堡州和瓦莱州,也有部分地区说法语,像宝珀、浪琴、百年灵就诞生在伯尔尼汝拉境内。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瑞士的制表业会兴起并扎根在法语区,而不是经济水平更发达的德语区呢?

故事还要从15—16世纪还是欧洲珠宝业中心的日内瓦说起。彼时的日内瓦珠宝业繁盛,有其社会文化的基础,那便是天主教和贵族阶级。

然而谁也想不到,当时间来到16世纪最初的30年,日内瓦人竟然会和天主教一刀两断,而曾经昌隆无比的珠宝业也会因为一个人的厌恶而宣告完蛋,取而代之的便是制表这一行当。

与这一切紧密相连的,是发生在邻国法国的残酷宗教战争,以及被迫发生的“产业大迁徙”。

简而言之,瑞士的法语区之所以能成为制表的黄金地带,新教与法国难民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著名的禁欲圣人约翰·加尔文是一个力图以新教革新天主教的神学家,被法国人视为叛徒,被迫流亡至日内瓦,并将自己的禁欲教条传播至当地。

而且随着法国国内反“宗教改革”呼声日隆,一大拨新教徒像加尔文一样逃到瑞士,新教原本就容易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传播,因此很多手工业者都成了信徒,其中就有不少钟表匠。

要知道在当时,法国是数一数二的制表业强国。到了宗教改革时期,法国人已经拥有把钟表小型化的能力。

当时法国的制表业中心是布卢瓦,很快,制表业便扩展到了巴黎、第戎、里昂等城市,并迅速组织起了钟表匠行会,而这些城市也恰恰是宗教改革中传播新教的中心,因此很多钟表匠都成了新教的信徒。

当来到日内瓦,这些逃难的钟表匠发现这座城市是一片创业的蓝海。

而一切的前提,就是加尔文并不反感钟表,因为珠宝是多余的装饰,钟表却是宗教生活的必需品。

于是,当地珠宝商很快就和新来的钟表匠联起手来,把日内瓦从曾经的珠宝城变成了今天的钟表之都。

日内瓦是瑞士制表业兴盛的起点。

后来成为法国启蒙运动先驱的卢梭就是日内瓦人,年出生在一个制表师家庭。他家从曾祖父那一代开始做表,堪称三代制表世家。

从小就泡在制表工坊里的卢梭,虽然长大后没有承袭父业,但老家的朋友圈里还是有不少人干了这一行。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叫让-马克·瓦舍龙。让-马克·瓦舍龙作品这个名字可能听着陌生,但他创立的品牌却十分响亮,叫作江诗丹顿。

03

西洋钟表,怎么就变成了中国皇帝的心头好?中国人与西方机械钟表的相遇,还要等到16世纪中期才开始,这时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到中国活动。传教士们为了和中国的官员搞好关系,不少都把新奇的西洋钟表作为“敲门砖”。传教士们把钟表送进皇宫的梦想,则在年由利玛窦实现了。利玛窦这年是万历二十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利玛窦向万历皇帝进呈了礼物,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而皇帝对两座自鸣钟尤其感兴趣。明清交替之后,欧洲客商、使节与中国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也经常携带欧式怀表、自鸣钟等来到中国。清朝入主中原后的几代皇帝,都和自鸣钟“交情匪浅”。顺治皇帝就很有时间观念,“得一小自鸣钟以验时刻,不离左右”,而他的儿子康熙皇帝就更爱钟表了。康熙皇帝还在端凝殿南边建了自鸣钟处,专门存放、研究自鸣钟。法国,铜镀金珐琅围屏式钟,故宫博物院雍正帝也在诸多贡品里独爱钟表,曾写诗说“珍奇争贡献,钟表极精工”。当时,进口的西洋钟表以英国产品居多,其次是法国、瑞士等国家的产品。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外钟表仍有余件,而对这些收藏贡献最多的,毫无疑问是“大清第一钟表玩家”——乾隆。英国,铜镀金象拉战车钟,故宫博物院有趣的是,乾隆皇帝的一生还恰巧与西方钟表大发展的时代完美平行,无论是瑞士制表因宗教战争兴起还是英法经度之战,都完整地发生在他生活的年代。乾隆登基的年,贾汗-雅克·宝珀在汝拉山区的小镇上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发兵出征准噶尔的年,江诗丹顿的创始人让-马克·瓦舍龙成为日内瓦“阁楼工匠”的一员。乾隆有一座爱不释手的“写字人钟”,是英国钟表匠蒂莫西·威廉森和瑞士制表商雅克德罗联手打造的。该钟共有四层楼阁,高2.3米,内部暗藏很多机关。每当上链后启动装置,这位机械人便可以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写字时头还会随之摆动,引得乾隆皇帝甚是惊喜。所以说,如果在瑞士的诸多腕表品牌中,找一个和中国最有渊源、把乾隆皇帝的喜好拿捏得最准的,那么雅克德罗可以说当仁不让。雅克德罗的创始人皮埃尔·雅克-德罗是个瑞士人,年出生在制表重镇拉绍德封。在家族长辈的熏陶下,他对钟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不拘泥于做表,更喜欢把自动玩偶等精密机械装置融合到钟表中。年,雅克-德罗在巴黎给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展示了三尊类人自动玩偶:作家、画家、音乐家:这三件作品在当时欧洲的上流圈一炮而红,后来两次回访巴黎展出,还去了伦敦、里昂等城市。目前北京故宫一共收藏了13件雅克-德罗的钟表作品。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卖给乾隆皇帝的一座鸟笼钟。这座钟今天还收藏在故宫钟表馆,正式名称叫“铜镀金转花自鸣过枝雀笼钟”,据描述:

机器启动,小鸟左右转身,展翅摆尾,在两横杆上往返跳跃,并发出抑扬不同的鸣叫声。随着乐曲声,笼内圆筒开启,内有水法转动,酷似瀑布,顶端的宝星花交错旋转,光芒四射。

雅克-德罗,铜镀金转花自鸣过枝雀笼钟,故宫博物院

年,工程师弗雷德里克·伊德斯坦创立了一家名叫“诺基亚”的造纸厂。年后,这家公司成为全球手机行业的霸主,开启了人类的手机时代。

两年后的年,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发布了iPhone手机,从此智能手机的狂潮席卷全球。

手机的普及化与必需品化,再次改变了人们看时间的方式。

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新时代的怀表,而佩戴腕表则从过去的刚需,变成了如今的个人习惯。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发明之一的钟表,在更遥远的未来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也许今天我们很难预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时间还在继续,人类去刻画它的努力,就不会终结。

SEEYOUNEXTTIME

商业前沿|经济金融|广告营销

社科文化|新知科普|家庭教育

职场进阶|成长励志|亲密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5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