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瑞士仅凭中立就能免遭德国入侵吗真正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88012.html
19世纪初期,世界上诞生了永久中立制度。在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瑞士取得了欧洲列强的保证,成为首个永久中立国家,同时也是《国际法》中唯一明确规定的中立国。此后瑞士从未卷入任何一场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那么“中立国”的身份是否成为了瑞士避免战争的保护伞呢?显然不可能。二战之前就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宣布中立,但到了二战结束时,欧洲只有瑞士、瑞典、爱尔兰仍然维持中立国身份,其他中立国都被破了金身。其中卢森堡、比利时在一战前就成为中立国,这两个国家是进攻法国的战略要冲,因此二战时遭到了德国的进攻,失去了中立国身份。同样作为中立国的荷兰,因为具有天然的深水良港,也未能幸免德国装甲部队的碾压。德国绝不会因为中立国的标签,而放弃巨大的战争利益。否则,让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情何以堪。这些中立国家中最有名的要属瑞士,瑞士奉行的是武装中立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也不参与世界上的任何战争,但是无论哪一方只要进入了瑞士的领土领空,不管你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都将遭到瑞士的强烈反击。瑞士之所以这么霸气,是因为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做支持。瑞士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每一个18岁至42岁身体健全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服兵役。虽然不介入战争,但瑞士却堪称欧洲军事强国,全境都建有完善的地下工事体系,一旦遭到入侵,全国90%的人口都可以转入地下。瑞士的军费投入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国内有大量军工厂,武器性能优良,除了满足自用,还大量输出军火。德国当然不会因为你强大就不敢惹你,连苏联都敢惹还会怕瑞士,况且德国的军事实力比瑞士要强大的多。二战时德国打遍欧洲却不进攻瑞士,一般认为是这么几个原因:1、瑞士国土狭小,几乎没有什么资源,又不是战略要地,即使拿下瑞士也没有太大的军事意义;2、瑞士领土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德军机械化优势在这种地形上难以施展;3、瑞士并不是像波兰那样的软柿子,可以用闪电战解决。瑞士不好战,但却尚武,打瑞士必然要分散德军的兵力,占领后也需要兵力来驻守,这对于正与苏联交战的德国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德国元首有没有进攻瑞士的想法呢?这个确实有。二战时德国制定过一个“圣诞树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先佯攻瑞士北部防线,然后派德军装甲部队迂回至侧面攻入,进而占领瑞士。不过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施。瑞士国内有四大语系,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其中德语区占到瑞士人口的六成以上,瑞士26个州中有17个州以德语为官方语言。这些德语区的居民具有日耳曼血统,因此德国元首认为瑞士实际上是日耳曼的一个分支,与德国是同源。这种血统上的亲近关系,使德国在二战时获得了来自瑞士的巨大帮助。众所周知,瑞士以发达的银行业著称于世,瑞士可以说是二战时的金主,而战争打的就是钱。德国是瑞士最大的贸易伙伴,二战开始不久,瑞士银行就向德国提供了1.5亿瑞郎的巨额贷款,为德国打造强大的机械化部队提供了基础。由于瑞士的中立地位,以及瑞士银行引以为傲的保密制度,各国政要都将大量私人财富存入瑞士银行,其中也包括德国元首及高层军官从占领地攫取的巨额财富。瑞士银行还为德国提供大量的外汇,使德国可以方便的从国际市场上采购重要军需物资。德国九成以上的黄金交易都是通过瑞士银行来完成,瑞士银行实际上充当了德国的保险箱。正如当时德意志帝国银行一位副行长所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才是瑞士在二战时免遭德国入侵的核心因素。事实上,瑞典和瑞士一样,都不同程度的违背了中立的立场,虽然军事上保持中立,但在经济上却充当了轴心国的同盟。二战结束后,德国媒体《周报》曾经发文指出:瑞士所谓的“中立”只是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而对于德国来说,一个有着二十万军队,并且装备精良的近邻,对你没有任何害处,还能给你提供大量经济帮助,你还会去打他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