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央妈再次出手,汇率走势陷迷局
题图: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趋势,5月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
先说结论:央妈出手干预,有意降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因为外汇的很多知识过于专业,为了不让大家在看文章时觉得云里雾里,先把大概的结论告诉大家,然后我们再细细品。
一、央行降低远期售汇业务准备金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在远期卖出美元,交易者购入美元。一般预期远期美元升值,交易者倾向于购入远期美元,对冲美元升值的风险或牟利。
央行提高银行远期售汇的风险准备金,就会提高整个交易的成本,进而减少远期售汇行为,减少对人民币贬值的冲击。反之,减低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就是希望加速人民币的贬值,或者减少人民币的升值。
二、什么是外汇风险准备金?
知识点及政策工具历史,可以略过直接跳到第三点。
外汇风险准备金是央行在年的《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的文件中提出来的。文件中要求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金融自购在央行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冻结期为1年,利率暂定为零。
年建立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可以对冲这种顺周期波动并实现反周期调整。到目前为止,该工具已经进行了许多轮调整。
在年实施“8月11日”汇率改革后,为了抑制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中国人民银行将其远期外汇销售业务纳入了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金融机构为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为20%。
年9月8日,央行调整反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以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降低外汇风险。风险准备金比率调整为零。
年8月,受贸易摩擦和国际货币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外汇市场呈现出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了防止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8月6日再次将远期外汇销售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三、近期人民币变现强劲,刚升至6.7以上
回顾今年的人民币汇率表现,其主要特征是波动性增加,灵活性增加以及兑美元汇率升值。国庆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国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近1,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走强。截至10月10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均升至6.70大关上方,这是去年4月以来的新高。
今年第三季度,在岸人民币上涨了3.8%,是自年初以来的最大季度增长。在同一时期,离岸人民币上涨了4%以上。人民币在第三季度的表现优于G10货币,包括瑞士法郎和日元等传统的避险货币。回望过去,人民币自5月中旬以来已大幅上涨,目前的涨幅已超过6%。
四、人民币为何如此狂热
在如此迅速的升值背后,主要的推动力不是中国的任何新变化,而是美国的变化被动导致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院后重新考虑了近2万亿美元的新刺激法案。这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想象力,全球风险资产突然增长了几天。尽管刺激法案的最终提案仍未定论,但金融市场一直不缺想像力。只要有可能,就从预期的价格开始。
一方面,最直观地说,大规模的新刺激法案将增加美国的财政赤字,并导致美国债务增加。另一方面,它将不可避免地“迫使”美联储采取宽松的政策立场来匹配它。无论您怎么看,这两个方面对美元都不利。看一下美元指数的反应,一目了然。
因此,从驱动角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这一轮升值基本上是被动地由美元的贬值引起的。这与中国自身情况无关。当然,如果必须说中国经济已经恢复了世界最大的增长,并且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一直是自5月以来世界上最鹰的立场,那么这两种观点也可以被视为支持人民币汇率因素,但它们不是最重要的。
五、人民币持续升值它不香么
很多人希望人民币升值,往小看出国或者购买国外的商品都会便宜一些,往大里看也会被动缩小中美的GDP规模差距。但汇率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快速升值显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将极大地损害中国的出口和外贸企业,这与人民币迅速贬值导致的预期资本外流相似。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过度加速都会在短时间内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现在,央妈终于出手,并采取了政策干预措施。降低远期售汇业务风险准备金,虽然并不一定会影响外汇市场交易的规模,但必须以释放政策的意图为指导并对其进行预期。换句话说,央行不希望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的现状继续下去。
除了用于远期外汇销售的风险准备金比率外,其他央行的政策工具还包括很多:离岸市场的中央银行票据工具,反周期调整因素以及主要官员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讲话等。
疫情影响下,可以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美国一方面受疫情及动乱影响,一方面受到大选而带来的不断的经济刺激;两个因素叠加,很难让人民币停下升值的脚步。也许用不了多久,这项政策之后还会加码,通过进一步调节来降低升值速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