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直到2035年中国GDP仍有每年8
出品
凤凰网财经《封面》联合呈现|中信出版社
制片人
陈琳执行制片人
鲁婧涵
文
鲁婧涵
核心提要:
1.中国年国民经济数据已出炉。展望新一年,林毅夫认为,年中国经济增长6%左右没什么问题。
2.林毅夫预测,年之前,中国经济每年有8%的增长潜力,但可能实际是年均6%的增长表现。他说:“就像车子设计的最高时速是公里,你可能开到平均时速公里。”
3.林毅夫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相当的原因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所以美国会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来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他认为,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时,美国现在可以卡我们脖子的技术优势就没有了,“它再横不起来了”。
4.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林毅夫认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不会走低。他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最好的方法是按照这个国家在每个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
5.谈到现在保姆的工资比大学毕业生高的问题,林毅夫指出,是因为现在劳动力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短缺,而资本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
6.当被问及中国是否有机会得诺贝尓经济学奖时,林毅夫指出,自己学生辈的中国学者有很大的机会。不过,他认为,得不得诺奖并不重要,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也没有得诺奖,“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我们的经济现象当中,了解它背后的道理,然后提出新的理论”。
7.林毅夫指出,当下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和新经济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正式出炉,GDP(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比上涨8.1%,超标完成年初预期。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如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何实现?本期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话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
01、林毅夫预测年中国GDP增速6%左右
凤凰网财经《封面》:林先生,现在新年,大家都喜欢预测经济。而且我看到很多的朋友说,林先生预测的经济形势应该是比较乐观的。所以站在年的起始,您怎么看未来一年里中国经济可能的表现状况?
林毅夫:我想这是大家最近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年一季度经济表现非常好,二季度以后一度有所下滑。那么年到底会怎么样呢?是延续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趋势?还是会有所缓解、有所提升?我个人的看法是,确实有下滑的压力。
因为一方面,年一季度基点非常高,有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方面,中国也面临很多挑战,发达国家很有可能在年走出疫情的冲击。因为它们的疫苗接种已经普及了,所以当地民众都有一定的免疫力,再加上有那么多人已经感染了新冠肺炎。
凤凰网财经《封面》:群体免疫。
林毅夫:有太多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有群体免疫,所以新冠肺炎在发达国家很可能就降为大号感冒,不能说没影响,但是影响有限,生产、生活可能会恢复。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疫苗的接种率非常低,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在发展中国家可能还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发生这种状况的话,中国经济、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因为发达国家在疫情期间,生产受到影响,而中国是最早把疫情防控好的。所以我们出口增长很快。今年如果发达国家的生产、生活恢复了,很可能这部分的需求就减少了。
凤凰网财经《封面》:就不需要从中国买了。
林毅夫:不需要,它们国内已经能生产了。发展中国家还在疫情当中,它们的就业、收入都会受到影响。国内固然自年以来承受了下滑的压力,但是我们增长的空间大,我们可以采用的各种举措还非常多。
其实不管是跟发达国家还是跟发展中国家比,我们财政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新基建、“双碳”的目标和绿色发展的需要,然后支持像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民间储蓄率还是挺高的,所以只要大家看到政府动起来了,那么投资会增加,机会会增加,对未来的信心就增加了。所以我觉得年整体的经济增长应该还是在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凤凰网财经《封面》:这个“可以接受”有数字量化吗?记得几年前您曾经有一个预判。
林毅夫:我觉得应该在6%左右,没什么问题。
凤凰网财经《封面》:6%左右没什么问题。
林毅夫:对,甚至比6%高一点也有可能,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增长速度。
02、林毅夫:直到年中国年GDP增速潜力8%
凤凰网财经《封面》:(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像您之前预判的那样,在整个“十四五”期间甚至一直到年都会保8%?
林毅夫:我讲的不是8%的增长速度,我讲的是8%的增长潜力。潜力就是有这个可能,但实际增长多少,要看实际的状况。
我个人最近也在几个场合谈了一些我的分析,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
中国作为还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家,还有后来者优势。这个后来者优势有多大,就取决于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但有人会讲,我们现在出现了人口老龄化。
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还有疫情、复杂的国际环境。
林毅夫: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人口不增长了,也就是劳动力不增长了。
我们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另一部分是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上就是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增长速度,这两个应该接近等价。其实劳动力增长是有办法解决、克服的,比如我们退休年龄早。
凤凰网财经《封面》:提高退休年龄。
林毅夫:提高退休年龄的话劳动力就多了。即使不考虑那个因素,单单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应该在年之前,平均每年有8%增长的潜力,有这个理论可能性。
03、林毅夫:经济有8%的增长潜力不代表真增长8%
林毅夫:那么(经济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是不是意味着每年有8%的增长?也不见得。
凤凰网财经《封面》:有高有低。
林毅夫:实际实现多少,那就要看国际形势怎么样,国外的需求怎么样。国内要考虑的除了增长速度之外,还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双碳”的问题、解决绿色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这一项项新问题。但是你即使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我相信我们在有8%的增长潜力的背景下,有可能实现到年之前,平均每年有6%的经济增长。
凤凰网财经《封面》:8%的潜力,但可能实际表现是6%?
林毅夫:对,就像车子设计的最高时速是公里,你可能开到平均时速公里。
04、林毅夫:中国人均GDP达美国一半美国就横不起来了
凤凰网财经《封面》:您刚出了一本新书,叫《中国经济的前景》。
林毅夫:对。
凤凰网财经《封面》:我们想知道您这本书中的哪些内容是最主要的观点,会支撑您乐观的分析?有没有考虑进去,比如像复杂的中美和外部环境?
林毅夫:这些问题和挑战都是必须有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克服,高质量发展也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比如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相当的原因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因为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是第一大经济体。年,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经济规模很可能在年左右超过美国。
经济是基础,所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本来是第一大国,现在突然间发现中国赶上来了,它心里当然不舒服,就想利用它现有的优势,包括科技上的优势、技术上的优势,来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就像日本一样退回去。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人均GDP曾经超过美国。
凤凰网财经《封面》:是,有那么一段。
林毅夫:现在日本的人均GDP退回到美国的60%,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五分之一,美国当然不会觉得受到挑战。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我们现在经济总量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只有美国的70%。
凤凰网财经《封面》:是。
林毅夫:那我们不能说为了让美国高兴而退回去,退到美国的35%,那我们人均GDP要减少一半了。我们人均GDP现在是一万多一点美元,等于我们人均GDP要退回到美元。
在这种状况之下怎么办呢?我想只要我们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这个问题大概就解决了。
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我们国内当然还是会存在地区差距,像北京、天津、上海,加上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五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人口大概4亿多一点,比美国多,美国现在3.4亿人,但美国人口在增长,也会接近4亿。人口规模大约相当,人均GDP也会相当。人均GDP相当代表平均劳动生产率处于同一个水平,平均劳动生产率代表产业技术水平。这代表什么?美国现在可以卡我们脖子的技术优势就没有了,它再横不起来了。
第二,我们人口是美国的差不多4倍,如果人均GDP是美国的50%,代表经济规模是美国的两倍,它再不高兴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第三,跟中国搞好关系是美国自己的需要。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我们的发展速度会比美国快。
而且大家也知道,8年以后全世界每年经济增长的30%左右来自于中国,到那个时候至少也是那样子。
凤凰网财经《封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至少是30%。
林毅夫:对,至少,而且可能还更多。到那时候,美国财富强的企业,如果想继续留在财富强里,它必须依靠中国市场,没有中国市场它马上会被那个名单除名了。而且,美国要就业,要增长,也不能没有中国市场,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不管现在属于精英的企业,或是一般老百姓,它们自己的利益就是跟中国搞好关系。
凤凰网财经《封面》:对中国有需求。
林毅夫:对,这个当然是相互的。因为贸易是双赢的,但是在贸易当中,尽管是双赢的,小经济体得到的好处仍远远大于大经济体。到那时候,中国是美国经济规模两倍以上的经济体,美国跟我们贸易,它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我们得到的好处。所以这样的状况之下,我们就能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凤凰网财经《封面》:我想请问那个时间点是什么呢?
林毅夫:差不多30年吧,从年到年,27年。我算了一下,我们人均GDP的增长平均必须比美国人均GDP的增长高2.5个百分点。
那美国现在的经济增长率大概是2%到3%,长期还是这样。这代表我们从现在到年,平均每年必须有4.5%的增长。
凤凰网财经《封面》:至少。
林毅夫:应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05、林毅夫:“共同富裕”最优法按比较优势发展
凤凰网财经《封面》:当时有没有考虑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目标会被着重强调?
林毅夫:对。
凤凰网财经《封面》:很多人说是不是在共同富裕这样一个目标下,我们的逻辑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从更讲究数字、效率到讲究更公平,这其间可能会出现至少某个时点、某个阶段的劳动生产率走低?
林毅夫:我想不会,因为看你怎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最好的办法,我们在新结构经济学,在我的书里面也都谈到了,就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按照这个国家在每个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然后把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实实在在的比较优势,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要按照这样一个发展方式。
如果你能够按照这样一个发展方式的话,就能实现共同富裕,因为你在初次分配的时候可以同时实现公平跟效率。
凤凰网财经《封面》:初次分配就要让它实现公平跟效率。
林毅夫:对。为什么呢?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才会形成竞争优势,这实现了效率。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话,比如跟发达国家比,我们现在还是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丰富。
凤凰网财经《封面》:是的。
林毅夫:所以还是跟发达国家比,我们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那你劳动力用得多,你就能够多创造就业机会。
然后你想想看,穷人跟富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穷人靠劳动力维持生活,赚取工资,富人靠资本赚钱,对不对?那么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能够创造最多的就业机会,就让那些靠劳动力为收入来源的人,能够有最大的机会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这是公平,对不对?
而且如果你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会有最大的竞争力。有最大的竞争力能够创造最大的剩余,资本的积累就会最快。资本积累快了以后,资本就会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就会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短缺,工资会上涨非常得快。
06、保姆工资高过大学生?林毅夫:资本丰富劳动力短缺
林毅夫:如果你在北京,你知道现在雇一个保姆要多少钱?
凤凰网财经《封面》:比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薪水高多了。
林毅夫:高多了,对不对?过去很低,现在因为相对短缺了,所以保姆工资上涨非常得快。反过来讲,资本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资本的相对回报会下降。那你想想看,富人所拥有的有优势的资产资本,它的回报在相对下降,而一般收入比较低的群体,他拥有的资产——劳动力的价值不断在上升,这样收入分配不就能够改善了吗?
凤凰网财经《封面》:共同富裕了。
林毅夫:所以在初次分配的时候,就会实现公平跟效率的统一。
07、林毅夫:学生辈中国学者很大机会得诺奖
凤凰网财经《封面》:您在新结构经济学里特别提出,如果我们一直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中国出现1个甚至10个诺奖得主可能都不是问题。
林毅夫:对。
凤凰网财经《封面》:现在有朋友说,如果中国有人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能您会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
林毅夫:那倒不是,因为我一直讲诺奖得主应该是我的学生辈,他们有很大的机会。
因为我认为,新结构经济学是根据中国的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新理论。它可以解释中国过去为什么发展成功。即使存在那么多所谓的结构性问题、制度问题,但中国是世界上取得稳定跟快速发展的国家。
那为什么新结构经济学能够解释这样的成功,而且也能够比较好地预测未来?机遇在什么地方?挑战在什么地方?怎样把我们的机遇抓住,然后创造更多的资源来克服我们的挑战?
总结中国的经验来提出新的理论,这个应该会是中国经济学家一个最大的机遇。因为中国的发展所创造的这个成绩,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是一个理论创新的富矿。挖掘这个富矿,我相信会产生很多世界级的经济学家。而且很重要的,在21世纪,中国应该是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21世纪应该是中国引领世界理论思潮,大师辈出的世纪。
凤凰网财经《封面》:大师辈出。
林毅夫:对。其实理论的影响取决于理论所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现象越重要,提出这个理论的经济学家就越重要。什么叫重要的现象?其实发生在重要国家的现象就是重要的现象。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时候,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当时英国已经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国家了。
凤凰网财经《封面》:创新中心。
林毅夫:所以它是最重要的经济体、最有影响的经济体,它的现象就是最重要的现象。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从亚当·斯密之后到凯恩斯,重要的经济学家大多来自于英国,因为英国自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一战,都是世界经济中心。一战以后,英国开始逐渐衰落,美国崛起。当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的时候,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样的情形发生了。
凤凰网财经《封面》:现在是中国,所以……
林毅夫:现在世界经济中心开始往中国移。到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现象是最重要的现象,那么在解释中国现象上,当然中国经济学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08、林毅夫:诺奖不重要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也没得
凤凰网财经《封面》:那中国经济学家要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非得等到年吗?
林毅夫:我想这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不得,其实不重要。
凤凰网财经《封面》:不重要吗?
林毅夫:你来想想看,亚当·斯密也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凤凰网财经《封面》:明白。
林毅夫:凯恩斯也没有得到诺贝尔奖,熊彼特也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凤凰网财经《封面》:那完蛋了,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您身上。
林毅夫:我觉得这个是舍本逐末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我们的经济现象当中,了解它背后的道理,然后提出新的理论。因为理论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个认识能改造好世界,这是理论的功能。
假定你得到诺贝尔奖,但是提出的理论不能帮助人类改造好世界,那这样的诺贝尔奖基本没什么意义。
09、林毅夫:中国传统制造业与新经济最有机会
凤凰网财经《封面》:依托于您的理论,现在我们需要得到一些指点。按照您的理论,在当下的中国要按照比较优势去促进某个产业的话,最应该是哪些领域?
林毅夫:很多,当然是不断在变化的,比如20世纪80年代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凤凰网财经《封面》:现在这个时点呢?比如年我们想选一个方向?
林毅夫:年,我们其实有很多产业可以考虑,比如我们在传统制造业上面,还跟发达国家还有大的差距。
凤凰网财经《封面》:传统制造业。
林毅夫:比如在汉诺威工业展,它有三十几个展厅,每个展厅里有德国的产品,有日本的产品,有瑞士的产品,也有中国的产品,但你可以看到,同样功能的机器设备,别的国家的一部可以卖万美元,我们的卖万美元,为什么?我们技术比人家差,质量比人家差,我们还在追赶,所以那个空间还挺大的。另外,新经济也给了我们很多机会。
凤凰网财经《封面》:新经济。
林毅夫:比如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通讯,这种新经济它有一个特性,产品研发的周期特别短,通常12个月、18个月就有新一代产品。那么它的投入当然需要资本,但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
凤凰网财经《封面》:人力资本。
林毅夫:对。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在人力资本方面,完全没有劣势,甚至有优势。在研发新技术上,重要的是绝对量。我们基数大,所以我们的绝对量大。我们在新技术的研发上面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有比发达国家和其它国家更高的概率,因为就像买彩券,每一张彩券中奖的概率是一样,但是买的彩券越多,中奖的概率就越高。我们天才多,同样在做技术研发,我们取得突破的概率就越高。
我们不仅在人才上面有优势,而且我们现在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新经济的研发需要硬件,我们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配套,所以把这些优势发展起来的话,我们在发展新经济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实际上这些年也表现出来了,我们“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基本上在世界一直排名第一、排名第二。
所以在新经济上面,我们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那由于这种技术创新的特性,我们有优势,所以把追赶的后来者优势,加上新经济的这种换道超车优势,我们将来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我有信心到年之前,我们每年有8%的经济增长潜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