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恐慌记神秘的瑞士银行不再神秘
一位顾客想要在瑞士银行开一个账户。
工作人员问他:‘您准备存多少?”
顾客环顾四周,小声说道:“万美元。”
工作人员答道:“先生,您完全可以大声说。在瑞士,贫穷不丢人…”
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这个笑话,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反映的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瑞士银行,广为人知的”避税天堂“,是世界各地的富商大咖、政界名流乃至黑帮大佬藏金的理想之地,在这从来不缺乏有钱人,因为没有最有钱只有更有钱。
然而,在今天,这座避税天堂的神秘色彩正在褪去。
超级富豪的藏金室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英雄不问出处”,瑞士银行奉行的则是“金钱不问来路”。不管是谁的钱、怎样得来的,瑞士银行都一律笑纳。这便是瑞士银行严格遵守的“保密制度“。
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起源于16世纪,当时大批新教徒因为受到迫害而逃到了日内瓦。为了保护这些新教徒,避免泄露他们的财产情况,银行家们建立起了最初的行业内非正式的基础保密制度。
年的日内瓦议会制订了一项规定,即银行人员应登记客户信息,但未经市议会批准,不得泄露给储户本人以外的任何第三方。这就是瑞士保密法的前身。
年,为应对德国纳粹逼迫德国公民把存在瑞士银行里的钱转入了德国国家银行这一现象,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这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有人这样描述这种制度:
“自从你踏入银行的那刻,你与银行发生的一切行为都是你的秘密。只要你没有触犯法律,这些秘密会烂在银行里。”
根据该法,储户甚至被允许使用化名、代号或数字来代替真名实姓。尽管匿名账户制度不符存在,但是保密传统保留至今,成为瑞士银行的金字招牌。
然而,事物具有两面性。保密象征着安全,也意味着资产信息不透明,意味着瑞士银行成为征税和洗钱壁垒。长此以往,“保密”二字吸引着世界上数以亿计的财富从四面八方涌向瑞士。
渐渐地,瑞士银行成了全球避税天堂,瑞士的保密制度变为贪官转移巨额赃款的挡箭牌。
年保密传统的溃败
物极必反。彼之蜜糖,他之毒药。
于富豪、贪官而言,瑞士银行的高保密制度是保护伞;于追讨赋税的政府,其又成了拦路石。国际社会开始向瑞士施压。
年,瑞士联合银行雇员布莱德雷·博肯菲尔德向美国举报该银行帮助美国公民逃税,指导美国公民用现金购置珠宝和艺术品存入该银行,使亿美元的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
美国对瑞士联合银行展开税收欺诈调查。在美政府的施压下,瑞士联合银行最终向美国交出了多个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并交了7.8亿美元的罚款。
年,法国国家金融犯罪部门指控瑞银及其法国分行帮助富有的法国客户把接近亿欧元的财富转移至国外而逃避税收。
……
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开始逐步弱化。
年,瑞士正式加入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各国政府共享纳税人境外金融账户的全部信息,为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年10月5日,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FTA)发布公告,称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已于9月底同部分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
AEOI标准是什么?厉害之处在哪?
AEOI标准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按照这份标准缔约国间可获得对方金融机构的所有金融信息,并每年自动与其他缔约国交换信息:
1、需要提交信息的机构不仅包括银行、托管人,还包括诸如券商、某些保险公司等机构;
2、要求分享的信息包括受益人账户的身份信息,以及详细的收入、账户收益及账户余额。
“透明”的AEOI与“神秘”的保密制度从字面上就展现出一副水火不容的架势。
那么加入AEOI后的瑞士是否会为其三百年的保密传统划上句号?这点不得而知。但是,不少高净值人士会感到惴惴不安,这点是肯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