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目标,多种方式推行日元国际化,结果如

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 http://m.39.net/pf/a_6983854.html

日本央行对日元国际化曾经有过一个很通俗的表述:不仅在国内能够方便地使用日元,在海外也能够方便地使用日元。

01国际货币的目标和利弊

1.日元国际化的目标。

何谓在海外也能够方便地使用日元呢?

立场不同,理解会有很大差异。日本的大月金融辞典对日元国际化的定义是:在国际交易中使用日元,并被外国人所持有,在商品、服务贸易中使用日元清算,尤其是在日本以外的第三国之间的贸易也用日元清算;

在金融与资本交易方面,日本的金融机构在海外发放日元贷款、非居民发行日元国际债券、在欧洲日元市场上发行欧洲日元债券、借贷欧洲日元等;

在外汇交易方面,日元要发挥日元以外的货币之间交易的媒介货币、基准货币的作用;日元要成为外国官方持有的重要的储备资产,作为货币发行的储备资产;成为外国官方干预外汇市场的干预货币等。

日元国际化的目标是,日元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查看日本积极推动日元国际化的资料可以发现,包括日本官方在内的很多人都把日元国际化定位在国际本位货币的目标上,有些人直接喊出了脱离美元本位制的口号。

2.国际货币的利益与弊端。

在国际信用本位制下,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尤其是成为国际本位货币有着诸多利益。日元国际化的目标是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其预想的利益,扼要地讲,有如下几点:

(1)本国居民拥有交易与投资的极大便利,在对外贸易中可以直接用本国货币计价、清算,甚至在留学和旅游等无形贸易中也可以直接用本国货币清算,即使不能直接使用本国货币支付,但由于是国际货币,汇兑极其便利,用本国货币清算,除了便利之外,还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免除套期保值的费用,民间也无必要持有太多的外汇储备,等等;

(2)国际货币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可以作为国际金融商品的计价与清算货币,货币发行国既可以利用本国货币建立对外债权,也可以利用本国货币建立对外债务,既不存在汇率风险,也不存在主权债务风险,本国投资者也可以用本国货币参与国际金融产品的投资;

(3)主权货币是国际货币的国家,其金融机构将拥有更多的对外金融业务和更多的离岸金融业务,在全球化业务中处于更加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4)享有所谓铸币税的好处,其实质是该国央行拥有更多的货币发行收入;

(5)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该国诸多的对外交易可以用本国货币支付,因而,可以降低官方外汇储备持有量,官方外汇储备的减少,意味着机会成本的降低。

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长期看,国际收支赤字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对日本而言,曾经担心日元国际化将提高非居民对日元的需求,从而引起日元升值,进而影响日本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此外,海外日元需求的大幅度变动,非居民对日元资产的需求变化,也将影响日本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日本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上述所谓弊端曾经是日本货币当局对日元国际化采取消极态度的重要原因。

02日元国际化的结果

由上述日元国际化的目标可知,日元国际化是日元成为国际本位货币的一个过程,经过三十余年的日元国际化,日元是否已经成为国际本位货币了呢?在此,用综合性数据进一步揭示日元国际化的水平及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1.在全球支付中的地位。

成立于年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是目前国际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银行清算系统,在该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清算货币占比基本上可以反映各种货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

日元在国际清算中的占比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元和欧元,甚至不及英镑的一半。作为全球第四大清算货币,日元占比年1月仅为2.48%,年1月和年1月分别为2.8%和3.3%。

日元在国际清算中占比落后于美元和欧元是可以理解的,落后于英镑,则说明日元国际化水平与日本的经济规模和对外经贸活动的规模是不相称的,简言之,日元在国际清算中的地位不甚重要

2.作为官方外汇储备的日元。

官方外汇储备是反映一国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重要指标。官方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如下几点:

(1)一国货币被外国官方持有,说明该货币是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际金融资产,持有量越大,其地位越重要,流动性也越强;

(2)一国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成为外国官方货币的发行准备,具有基准货币和储备资产的职能,持有量越大,对全球货币供给和汇率的影响越大;

(3)官方外汇储备可以发挥国际清偿手段的作用,既可以清偿政府对外债务,也可以作为民间对外债务清偿的准备;

(4)储备货币可以发挥干预货币的作用,当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之时,货币当局可以动用储备货币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因此,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外国官方的储备货币,将充分体现该货币国际化水平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国际储备中占比越高,国际化水平越高,占比高的货币,可以视作为国际本位货币,因为,该货币是他国货币发行的准备,也是他国货币的计价标准。

但是,长期以来,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并不高,低于美元和欧元是自然的,相当多的年份中还低于英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年日元占比仅2.90%,远低于英镑的4.25%,在年到年期间仅年略高于英镑,年和年,日元占比分别为4.90%和5.20%,略高于同期英镑的4.53和4.42%。

3.日元国际化指数。

货币国际指数是反映货币国际水平的综合指标,指数计算公式中赋予贸易清算、金融清算和官方储备等不同的权数,从而得出不同货币的国际指数。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学界和金融机构编制了国际货币指数,虽然种类不少,却也是大同小异。我们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国际货币指数,借以观察日元的国际水平。

年日元国际指数仅为3.34%,不仅远低于美元的49.52%和欧元的29.83%,甚至低于英镑的4.00%;年美元国际指数高达51.95%,欧元下跌至25.75%,日元国际指数为4.38%,稍高于英镑的3.99%。

目前,虽然日元国际指数排名第三位,但是和占据龙头的美元以及排名第二的欧元相比,差距甚远。

从上述日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以及日元国际指数等三个方面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由于日元具备国际货币的各项职能,所以,日元是国际货币,但是,日元还不是主要的国际支付货币,也不是主要的储备货币,日元也不是国际本位货币。

03非国际本位币的日元国际化特征

日元国际化是在世界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展开的,如何摆脱美元本位制的桎梏,是日元国际化的制度性难题。

经过漫长的三十余年的国际化,从主要指标上看,日元并未成为国际本位货币,但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外汇交易货币,这是日元国际化重要的特征之一。

1.日元难以成为国际本位货币。

推动日元在对外贸易中的使用等政策措施,对日元国际化虽然很重要,然而,对日元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衡量国际本位货币的标准是该种货币能否发挥外汇媒介货币的职能,而日元在这方面始终没有明显突破。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后直到年,全球几乎所有的外汇交易都由美元充当媒介货币,媒介货币的意义在于该种货币不仅是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标准,同时,还是众多货币的价值标准。

美元不仅垄断了媒介货币职能,美元还是众多国家本币发行的准备,美元也是诸多主权货币钉住的单一货币,这种以美元为发行准备、媒介货币以及价值标准的国际货币体系被麦金农等学者称之为世界美元本位制。

但是,年以后,美元作为媒介货币的垄断地位在欧洲被打破,伦敦外汇市场上出现了德国马克和英镑的交叉交易现象,更出现了德国马克替代美元的媒介货币作用的外汇交易,到年前后,在欧洲市场上美元充当媒介货币职能的交易已经下降至80%,其余20%的媒介货币职能大都被德国马克所替代,德国马克由此具有部分国际本位货币的职能。

年问世的欧元继承了德国马克所具有的部分国际本位币的职能。德国马克或欧元能够在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稍具国际本位货币之职能,其原因如下:

(1)“黄金—美元本位制”崩溃后的“美元本位制”的重要特点是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尤其是年广场协议开启的美元对德国马克和日元等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给德国马克、日元等货币蚕食美元的地位留下了空间;

(2)欧盟国家经济规模和美国经济规模大体相当,德国是欧盟经济的中流砥柱,德国马克在欧盟国家的交易中使用颇为广泛,欧元问世后,不仅是欧盟19个国家的共同货币,还有6个非欧盟国家也流通欧元。

由此可见,欧元部分替代美元媒介货币职能,以多国共同拥有单一货币的区域集合之优势,发挥部分国际本位货币的作用是水到渠成之事。

尽管如此,欧元的作用与地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与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本位币的地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趁美元贬值,蚕食美元地位,欧元具有部分国际本位币的职能,但日元为什么没有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呢?其原因如下:

(1)日本经济规模远低于美国。

信用本位制度下一国货币成长为国际本位货币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货币发行国是大国经济。年,日本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32.24%,年为71.34%,此后,一路下滑,年为47.68%,年为38.02%,年仅为24.72%。

经济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与国际本位制的美国经济逐年拉开了差距,巨大的经济规模之差说明,日元欲蚕食美元本位制的地位,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在实践中也是走不通的。

(2)日元国际化受制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原因。

殚精竭虑的日本经济学家曾经提出摆脱美元本位制,推动日元成为国际本位货币的三个路径:①在东亚地区构建“日元圈”;②构建东亚地区的以日元为中心的货币篮子;③模仿欧元,创设“亚元”。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及历史原因,上述三个路径是走不通的。

以年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设想为例,倡议始出,立刻遭到美国的反对,日本知道触犯美国利益底线并非明智之举,于是收回了建立AMF的倡议。

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历史也不支持构建以日元为中心的货币圈,复杂的东亚更不具备创设亚元之类的共同货币,日元周边化、进而国际化的设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3)从日本财经当局采用的日元国际化措施看,主要是自身的金融改革措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开放资本管制、实现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二是金融自由化的政策措施,日本财经当局试图通过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等两个方面的措施推动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过程中,鲜有主动积极向外进取的措施。例如,日本作为石油进口大国,并没有争取原油进口用日元清算,也没有专门建设用于日元国际清算的系统。日本没有采用积极进取型的措施推动日元国际化的原因有两点:①日本财经当局惯有的保守主义态度;②担心触犯美元霸主地位,不敢得罪美国。

2.日元成为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主要外汇交易货币。

日元无法成为国际本位货币,但是,日本作为世界最大净债权国的独特地位等因素,决定了日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外汇交易货币。

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集中反映各主要货币作为国际性金融资产的地位,通过交易总量可以表达各币种的活跃程度、对市场的影响力,货币对反映货币的交易结构,交易量分布反映市场结构等。

虽然,各国官方也会以某种渠道参与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但是,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是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市场底层的交易商、经纪商和个人。

交易额的排名,反映该种货币作为国际金融资产的活跃程度,反映货币安全性、收益率以及国际流动性等金融特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度的统计,年至年,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排名前三位的货币分别为美元、欧元和日元。年美元占比为89.9%、欧元为37.9%、日元为23.5%,年美欧日分别为88.3%、32.3%和16.8%。

虽然,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日元几乎不值一提,作为官方外汇储备货币的日元摇摆于第三名和第四名之间,经常被英镑超越,但是,作为外汇交易货币的日元,第三名的地位是比较稳固的,相较于第四位的英镑,日元的交易量远高于英镑,年英镑占比仅为12.8%,而日元高达16.8%。

澳大利亚元的占比为6.9%,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分别占比5%。从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看,年至年,日元外汇交易规模相当于美元交易规模的19%至25%。

美元、欧元和日元是全球外汇市场上最主要的交易货币。

理论上讲,开放经济体的经济规模与外汇交易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年和年,日本的GDP相当于美国的约26%和25%,年和年,日本的外汇交易规模相当于美国的25%和19%,可以说以经济规模衡量的日本的外汇交易规模已经达到较为合理的规模。

如果以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与美国相比,显然,欧元的外汇交易规模显得相对不足。英镑不及日元的关键原因是长期以来英镑疲软,日元汇率则十分坚挺,且相对于美元等国际货币而言,日元发挥了避险货币的作用。

换言而之,非国际本位货币的日元,作为国际外汇交易货币的地位不容小觑,这也是日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重要特征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6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